老年人受年龄因素影响,其机体抵抗力、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持续升高而下降,导致其容易患病。并且老年人的机体活动功能会减弱,在疾病等多因素影响下老年患者长期处于卧床休养或坐位状态就容易引发压疮。针对压疮发生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风险,但多数人对如何预防压疮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此本文对压疮如何预防进行讲解。
引起压疮的因素
1.压力因素。局部组织持续受压是引发压疮的主要原因之一,压疮不仅可由垂直压力引起,剪切力与摩擦力也会导致压疮发生。一般情况下是由上述两种或三种力联合作用引起。其中垂直压力是指支持平面对受压部位所产生的力,对局部组织的压力主要由重力引起,而平面力学因素中压力则为主要的因素。当持续性垂直压力超过患者局部毛细血管压就会导致局部发生溃疡,形成压疮。摩擦力是指当人体处于不稳定的体位状态,且存在持续倾滑的趋势时,其支撑面受到的支撑平面所产生的摩擦力是由两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的。当摩擦力作用于老年患者皮肤时,容易导致其皮肤角质层受损。而老年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均会受到床单或轮椅表面逆行阻力所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对皮肤造成损伤,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剪切力是指不同层次或部位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与体位有较高相关性。
2.皮肤受潮湿。当皮肤过度潮湿会导致皮肤软化,使得其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局部皮肤组织,导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降低,引发局部皮肤水肿,当受到摩擦等作用时,就会发生压疮。部分老年患者受年龄疾病的因素影响,会存在大小便失禁、过度出汗等情况,若出现大小便失禁后没有及时处理,排泄物会对皮肤持续刺激,导致潮湿与细菌繁殖,对皮肤构成损伤,从而引发褥疮。
3.营养状况。营养状况是影响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老年患者营养摄入不充足,会引发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贫血,皮下脂肪减少,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使得免疫力降低。在局部持续受压后,骨突处皮肤会因抵抗力较差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压疮。并且受压处缺乏脂肪与肌肉的保护使得压疮风险较高。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持续性增长,机体组织的再生功能会减退,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萎缩会导致皮肤松弛,弹性降低。皮脂腺减少,分泌相应减少会使得皮肤表面较为干燥、粗糙。此外,汗腺减少、汗液分泌量减少会使得皮肤排泄功能、调节体温功能降低,导致褥疮、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压疮预防方法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针对压力因素,应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鼓励并协助老年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定时转变体位,减少压力、摩擦力等对机体组织的刺激,从而预防压疮。针对垂直压力,应协助长期处于卧位或坐位的老年患者转变体位,间隔时间应根据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压皮肤情况,一般以2小时为间隔翻身一次,必要时可调节间隔为30min。在翻身时禁止采取拖、拽、拉等方式,避免对皮肤构成损伤。可在易受压部位或骨突处垫软枕、气垫等。针对摩擦力,应保持老年患者床位床单的平整、清洁与干燥,以此减少局部的摩擦。若患者处于平卧位时需将床头抬高时,应将角度控制在30°。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清洁皮肤,使其保持干燥、清洁状态,对出汗与分泌物较多的老年患者应勤更换床单、衣物,或使用吸水的衬垫。清洁皮肤时应用温水,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用品,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或导致皮肤过度干燥。在擦洗皮肤的过程中应采取轻柔动作,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清洁皮肤后可使用润肤品。
3.合理膳食。合理的膳食能够辅助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对预防压疮及促进创面愈合均有重要作用。应注意均衡营养,予以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低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C、钙等物质。注意保证摄入充足的热量,增加脂肪,提高组织保护能力。
4.科学运动。辅助老年患者每日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包括关节运动、肌肉运动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的状况,以此减少压疮发生风险。此外可予以老年患者受压局部皮肤按摩处理,促进血液循环。若因受压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肤组织则不应进行按摩,避免造成深部组织的损伤。
综上,压疮可预防,针对压疮发生因素,加强体位护理、皮肤护理、饮食与运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