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肥胖体质都会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吗?
2023-09-07 21:13:09
作者:曾乐娟
作者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儿童医院) 妇科门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也被称之为是kStein-L eventhal综合征,为孕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有一个说法,“胖了?丑了?月经不来?您可能多囊了”,如果女性正被肥胖、多毛、痤疮、色素沉着、月经不调等影响,很可能是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了。那么肥胖就一定是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了么?很多女性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不足,文章予以阐述。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①月经不规律:若女性发现自己出现月经不调,如月经稀发35天-6个月,继发性闭经大于6个月,或存在不规律子宫出血情况,则证明患者可能出现了多囊卵巢综合症。②不孕:若女性在孕期,性生活正常的情况下,1年仍未怀孕,排除男性原因,提示女性可能出现排卵功能异常,可能为多囊卵巢综合症。③雄激素过多:雄激素过多的主要表现为多毛、痤疮与雄激素性脱发。④肥胖: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以腹型肥胖、黑棘皮症为主。⑤长远影响: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后,随着病情逐渐发展,病程逐渐延长,病人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⑥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⑦该疾病为慢性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高,临床医学方面很难取得进展。

肥胖一定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么?

肥胖虽然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多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人均存在肥胖症状,但并不是所有肥胖人群均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身体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后,病人体内激素分泌情况紊乱,使得雄激素水平异常上升,导致病人出现胰岛素拮抗情况,引发病人体内能量代谢异常,导致体型肥胖情况产生。但并不是所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均会出现体型肥胖情况,有些病人体型也较瘦,体型匀称。同样的,身体肥胖也不一定就是多囊卵巢综合症,身体肥胖的病人体内的内分泌水平也可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病人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等导致的。因此判断病人疾病发生情况,不能单纯以肥胖与否为判断标准。若病人出现上述多囊卵巢综合症可能发生的临床症状,应积极前往医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也能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测等检查方式判断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生情况。若女性出现异常肥胖但经检查,未发生多囊卵巢综合症疾病或其他病症,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有关。首先,应改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尽量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尽量保证每一餐饮食均衡,营养健康,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保证每一天正常摄入的前提下,科学饮食,循序渐进减少体重。同时,还应适当增加运动锻炼,通过运动的方式控制体重,改善自身身体代谢情况,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紧张、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发生,尽量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证身体健康。

确诊多囊卵巢综合症后如何治疗?

确诊多囊卵巢综合症后如何治疗是病人重点关注的问题。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基础治疗方式,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均存在肥胖问题,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病人能控制自身体重,改善身体质量,辅助治疗工作开展,除此之外,病人还能通过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临床病症。

1.调节月经周期:月经异常也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常见症状,临床治疗中,病人能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对抗雄激素的作用,对月经周期进行合理控制。该治疗方式适用于青春期、育龄期无生育要求,因排卵障碍导致的月经紊乱病人。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糖皮质激素、螺内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等均为常见的降低血雄激素水平药物。临床用药后,病人雄性激素水平能有所下降,在此治疗下,病人多毛、痤疮等病症发生情况能明显改善。但临床治疗期间,应警惕病人可能出现高血钾症,应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钾水平。

3.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氯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等均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用药后,病人的胰岛素抵抗能有所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发病后自身疾病发生情况与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性,故不存在最佳的治疗药物,病人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逐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以改善疾病发生情况。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