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做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3-09-07 21:15:54
作者:冯育玲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在医院检查和疾病治疗中,医生常常会让我们做一些检查项目,其中磁共振检查是最为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虽然我们都知道磁共振检查,但对它的检查注意事项并不了解,很多人在做磁共振检查时都存在很多疑问:“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又称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氢原子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影像的一种技术,简称“MRI”。作为影像学当中检查方法之一,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体内有没有疾病,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是临床疾病诊疗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

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磁场所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以及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核磁共振现象”与核素、核弹及核辐射毫无关联,没有X线辐射,不会增加致癌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让医生在受检者无辐射损伤的情况下获得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检查范围涵盖头颅、脊柱、四肢关节、神经系统、腹部、盆腔等全身各部位,由于对人体无害,已成为高端体检设备和检查项目。

进行磁共振检查,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在磁共振机器及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强大的磁场,在检查前后,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大家。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严禁做磁共振:①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②耳蜗植入、金属药物灌注装置植入者;③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④体内有动脉瘤夹者。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谨慎做磁共振:①幽闭恐惧症患者;②昏迷的患者;③意识不清的患者;④严重外伤的患者;⑤高热的患者;⑥孕妇和婴幼儿,须征得相关临床医生同意方可检查。有以上情形的患者因病情需要检查时,可以让家属陪同患者一同进入检查室进行检查,或与医生商量改用其他检查方式。

3.需要做上腹部与全腹部检查者,要禁食4-6小时,在检查前可以进行呼吸训练;需要做盆腔的检查者,要保持膀胱的适度充盈状态,在女性的盆腔检查之前还要做好金属节育环的取出。

4.检查前,务必去除身上的铁磁性物品,方能进入检查室。①铁磁性物品包括医疗类物品,如担架、推床、轮椅、氧气瓶、金属凳椅及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抢救器材等;生活类铁磁性物品包括活动的金属假牙、发夹、手机、钥匙、硬币、拉链、皮带、有金属扣的文胸、金属扣子、项链、耳环、假发、各种信用卡、磁卡等。②心脏、血管支架、动脉瘤夹、假肢、节育器、四肢钢钉、钢板等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应提前与扫描技师说明,以确定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这些植入物一般是钛或钛合金材料,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如患者本人不清楚术中是否植入金属物体或不清楚金属物体是否在磁场中安全,请向您的手术医师咨询,问清金属植入物是什么材料,才决定是否可以做检查。

5.检查时的注意事项。①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磁共振检查需要10-40分钟,时间相对较长;由于患者所查部位及病变性质的差别,所需的检查时间会有所不同,所以检查时间可能提前或延后,请务必在检查前10分钟到达。同时,长时间检查还需被检查者有一定耐心和配合度。②检查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体位不动。身体移动会引起图像模糊,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同时,重新扫描也会延长检查时间。③磁共振检查时,机器噪音较大(音量可达82-118分贝),属正常现象,不可避免;为了减轻噪音带来的影响,医务人员会配备棉花球塞住患者耳朵,或佩戴隔音耳机,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检查时,患者要尽量保持身心放松,放慢呼吸,静止不动,部分检查项目需要患者按照机器提示做好呼吸配合。④不能直接接触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如有感觉肢端刺麻感或者心慌、胸闷、恐惧等不适应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6.检查后的注意问题。磁共振增强扫描者,检查结束后需在观察区休息30分钟,无不良反应发生,方可离开。离开医院后如有不舒服,需就近就诊。

特别提醒:①发热患者需降温至37.5℃以下,因病情需要必须做磁共振检查也需控制在38℃以下。②腰痛的患者,镇痛后能平躺配合的,打止痛针20分钟后可进行检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