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2023-09-07 21:50:34
作者:班红蝶
作者单位: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情感波动极端和周期性变化为特点。它曾被称为躁郁症,但现在被分为两种类型:躁狂期和抑郁期。本文将深入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症状、原因、治疗和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特殊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影响情感状态的疾病,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心境低落或心境高涨),患者会经历两种极端的情感状态:躁狂期和抑郁期,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以下是每个阶段的典型症状:

躁狂期症状:①情感高涨:患者在躁狂期会感到异常兴奋、自信和愉快,有时超出正常范围。②多动和冲动:他们可能变得异常活跃,不停地讲话、动来动去,甚至会冲动地从事高风险活动,如不负责任的金钱花费、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药物滥用。③睡眠减少:患者可能感觉根本不需要睡眠,或者只需要很少的睡眠。④注意力不集中:他们的思维可能变得杂乱,难以集中注意力。⑤冲动行为:在躁狂期,患者可能做出一些冲动的决策,通常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知。⑥幻觉和妄想: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或妄想,如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能力或地位。

抑郁期症状:①深度沮丧:在抑郁期,患者感到极度的沮丧、无望和悲伤。②失去兴趣:他们可能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无法感受到乐趣。③疲劳和精力不足:感到疲劳、无力,即使小事也感到吃力。④失眠或过度睡眠:抑郁期患者可能会有睡眠问题,要么难以入睡,要么整天都感到昏昏欲睡。⑤自杀思维或行为:一些患者可能会有自杀念头,甚至尝试自杀。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而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经历这两个阶段的交替,而这些情感波动可能会显著干扰他们的生活和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等。以下是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家族史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患者,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会增加。②神经生物学: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特别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可能导致情感波动。③大脑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脑部成像研究显示,与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域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可能存在差异。④激发事件:生活中的高度压力、创伤事件或药物滥用可能触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⑤生物钟紊乱:规律的生物钟对于维持稳定的情感和睡眠很重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有生物钟紊乱,导致情感波动。⑥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如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问题或职业压力,可能加剧症状或影响发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管理措施有哪些?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管理通常需要综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治疗和管理方法:

①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用于处理抑郁期症状的药物。常见的选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其他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用于处理躁狂期症状的药物。锂、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是常见的选择。-维持治疗:长期使用药物以预防情感波动的再次发生。这可以包括继续使用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或其它的组合。

②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有助于管理情感波动。-社交节律疗法(IPSRT):重点关注维护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和减少情感波动。-心理干预:向患者和其家庭提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信息和应对策略,提供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

③生活方式管理:-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护稳定的情感状态。-减轻压力: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和运动。-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药物和酒精的滥用可能加剧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④支持系统: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分享感受,寻求专业支持,加入支持小组或在线社区。

⑤定期随访:与医疗专业人员建立定期随访计划,以监测症状、药物效果和治疗计划的有效性。

最后,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双相情感障碍,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和家人也需要接受正确的,了解这种障碍,以更好地支持和管理疾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