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ICU,需要知道的小常识
2023-09-07 21:51:32
作者:莫玲玲
作者单位: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当我们听到“ICU”这三个字母,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紧张和关切。ICU,或称为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的一个关键部门,负责抢救和治疗那些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ICU被认为是医院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它可以为那些面临生命威胁的病人提供迅速而高效的医疗护理。正是由于它对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性,这也使得许多人对ICU充满了疑问和不解。

ICU的特点如下:①先进设备:ICU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辅助呼吸功能或药物输送。②专业人员:ICU的医疗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接受过特殊的培训,熟悉处理危急情况的技能和知识。这些专业人员在24小时内轮流值班,以确保病人得到持续的监测和护理。③严密环境:ICU的环境十分严密,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病人往往需要戴上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探视者也需要遵循特定的穿戴和卫生规定。

ICU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ICU主要用于处理那些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持续监测和治疗的病人。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可能需要将病人送至ICU:②危重疾病:如心脏病、中风、严重创伤等,这些情况可能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即时威胁,需要快速干预和治疗。③器官功能衰竭:当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肾脏等功能受损,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作时,病人可能需要进入ICU接受更密切的监测和支持。④手术后恢复:某些手术可能会导致病人在术后需要特别的监测和支持,ICU可以提供必要的护理,确保病人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当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往往需要送进ICU:①生命体征不稳定:当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出现严重波动或异常时,可能需要送往ICU。这些波动可能是病情急剧恶化的标志,需要及时监测和干预。②呼吸衰竭:一些疾病如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问题,病人需要机械通气支持。ICU配备了呼吸机等设备,可以提供高度个体化的呼吸支持。③心脏病危象: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情恶化时,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ICU可以提供持续的心电监测和相关治疗,确保心脏功能稳定。④中毒或过量药物:中毒或药物过量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ICU可以提供相应的解毒治疗和监测,以减少毒性对身体的影响。⑤严重创伤:严重的外伤如重度烧伤、多发骨折、脑损伤等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紧急手术和高度监护。ICU可以在手术后提供关键的护理和监测。⑥器官功能衰竭:当重要器官如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毒素积聚等。ICU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方式帮助恢复器官功能。⑦手术后监测和护理:某些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可能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ICU可以提供术后的全面护理,确保病人稳定并逐步康复。

进入ICU探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探视时间:不同医院的ICU可能有不同的探视时间和规定。通常,ICU会设定特定的探视时段,以确保病人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治疗。在计划探视之前,务必事先询问和了解这些时间。②遵守卫生规定: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探视者在进入ICU之前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卫生措施,如洗手、戴口罩、手套或其他防护装备。③限制探视人数:为了减少对病人的干扰,以及避免ICU过于拥挤,通常会限制每次探视的人数。④避免过多的噪音:ICU中的病人需要静养和休息,因此请在探视时保持安静,避免大声说话、哭泣或造成其他噪音。⑤尊重医疗操作:如果在您探视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某些医疗操作或紧急处理,务必给予配合,按需要暂时离开病房。⑥避免触碰设备:避免触碰或调整任何设备,以防误操作或干扰病人的治疗。⑦积极沟通:如果您对病人的病情或治疗有任何疑问,与医护人员积极沟通。他们会为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⑧关注病人隐私:尊重其他病人和他们的家属,避免在探视时窥视或讨论他们的私人事务。⑨探视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探视结束后,再次确保手部清洁,并与其他家属或朋友分享关于病人情况的最新信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