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磁共振检查如何科学护理?
2023-09-07 21:53:13
作者:农月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详细图像。它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为了保证磁共振检查的高质量,科学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提前预约

患者在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提前预约,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例如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脉搏、精神意识、血压等。通过有效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判断其可否满足开展磁共振检查的各项条件,积极、有效与患者交流及沟通,详细了解其磁共振检查的心理症状、幽闭恐惧症等相关禁忌史。另外,还要对患者以往是否做过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了解其有无造影剂过敏史。若患者有相关造影剂过敏史,需要更换其他检查方法或提前将造影剂更换,对病灶进行仔细观察,并制作详细报告,谨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用药指导,详细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比分析预后磁共振检查的药敏鉴定。

健康宣教

给予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其中内容包含磁共振检查的禁忌事项、相关要求,保证患者在磁共振检查期间不佩戴金属装饰,不然会伴随金属装饰的位移,进而导致患者受伤,甚至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若患者存在金属心脏支架的状况,继续进行磁共振检查会导致金属心脏支架进一步产生位移,使患者诱发心脏疾病。由于磁共振检查相关人员长时间处于重复性、工作量较大的工作中,因此,经常放松警惕,因此,不及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致使患者不明确磁共振金属禁忌的情况,易致使不良事件发生。对此,在磁共振检查前,针对患者个人文化水平不同,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着重讲解磁共振金属禁忌相关内容,详细排查患者体表金属。另外,由于胎儿发育不完全,若此时进行磁共振检查,对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针对妊娠<12周的孕妇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扫描前,再一次正式评估患者的病症,内容包括:心率、基础血压值、精神意识、脉搏等,护理人员把评估结果交给相关监测人员后再进行有效检查,并向相关检测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现在的特殊状况。

在磁共振检查前,科学护理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向患者详细介绍磁共振检查的基本流程,协助患者改善检查前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另外,在磁共振检查期间,进行有效预估,使患者做好提前准备工作,避免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磁共振检查对患者没有明显的刺激和损伤,但仍然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

磁共振检查期间护理

在磁共振检查期间,可能病灶部位太隐秘,因此,会直接而对检查结果的准确度产生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会进行第二次增强扫描,这时护理人员要提前与患者沟通,防止由于第二次扫描而使患者产生的心理负担较大。另外,提前告知患者造影剂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进而对二次扫描结果产生影响。

科学护理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磁共振检查需要使用高强度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因此,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包括磁场强度、无线电波发射功率等,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指导。磁共振检查对患者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穿戴适当的服装等。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方式,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在磁共振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需立即询问患者的感受,是否有不适感存在。

科学护理需要及时处理检查中的意外事件。虽然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但偶尔会发生意外情况,如患者突发疾病、晕厥、呕吐等。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并将情况报告给临床医生及技师。

综上,科学护理是保证磁共振检查高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确保患者的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指导以及及时处理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检查体验,同时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