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烧伤后有关的知识
2023-09-07 21:53:57
作者:梁庆冠
作者单位:岑溪市妇幼保健院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但很多人对其处理方法并不了解,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伤势加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烧伤及其处理方法。

1、什么是烧伤?

烧伤是指由于外部热源或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或其他组织,导致组织的损伤或坏死。它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性可以从轻微的红肿到深层组织、肌肉甚至骨骼的损伤。人体的皮肤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然而,当皮肤暴露于超过65℃的温度时,它的细胞会开始受损,导致烧伤。

烧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①火焰:这是最常见的烧伤原因,如火灾、爆炸或与火源直接接触。②热液:如沸腾的水、油或其他热液体溅到皮肤上。③高温气体:例如蒸汽或热气。④激光:在某些医疗或工业应用中,激光可能会导致皮肤烧伤。⑤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熔融的金属或热的工具。⑥电流:电击伤可以导致严重的烧伤,尤其是在高电压下。⑦化学物质: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化学物质可以对皮肤造成化学烧伤。

2、烧伤后有哪些症状?

烧伤的症状取决于其严重程度。根据烧伤的深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①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皮肤表面呈现红斑状,干燥,伴有烧灼感。触感温热,但没有水疱形成。这种烧伤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恢复,可能会有轻微的脱皮。②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皮肤上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水疱,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如果水疱皮被剥脱,创面会显得红润、潮湿,并伴有明显的疼痛。这种烧伤的恢复时间可能会较长,并可能留下疤痕。③深Ⅱ°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也可能出现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这种烧伤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并可能需要医疗干预。④Ⅲ°烧伤: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颜色可能为蜡白、焦黄,甚至碳化。质地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针刺和拔毛时没有痛觉。在创面上,可能会看到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这是由于真皮下血管丛发生栓塞所致。这种烧伤通常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并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

3、烧伤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和工作场所伤害。正确的初步处理对于减轻烧伤的严重性和加速恢复至关重要。以下是烧伤后应采取的措施:

(1)火情处理:①如果发现火势无法控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迅速撤离现场。②立即报警,拨打火警电话。

(2)紧急情况下的急救:①如果烧伤涉及手部、足部、面部、会阴部或主要关节部位,或者是大面积的烧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②深度烧伤、由化学物质或电流引起的烧伤,或者烧伤后出现气道呼吸困难或灼伤,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家庭处理:①对于轻微的烧伤,可以在家中进行初步处理。首先,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约10-15分钟,然后用干净的布或纱布轻轻包扎。②避免使用任何膏药或家用药物,除非医生建议。

(4)何时就医:①如果烧伤部位出现大水疱,这可能是Ⅱ度烧伤的迹象,应及时就医。②如果烧伤部位有感染迹象,如伤口有液体渗出、疼痛加剧、红肿,也应立即就医。③如果烧伤的皮肤或水疱在几周内仍未痊愈,或者出现新的、不明原因的症状,也应寻求医疗帮助。④对于明显的疤痕,可能需要专家的治疗和建议。

4、烧伤后能不能抹牙膏?

烧伤后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家庭中,很多人都听说过用牙膏来处理烧伤的“偏方”。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为什么牙膏不适用于烧伤伤口?①化学成分:牙膏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氟化物、磨砂剂、香精等,这些成分可能会刺激已经受损的皮肤,加重烧伤的疼痛。②细菌感染:牙膏并不是无菌的,如果直接涂抹在烧伤伤口上,可能会带入细菌,导致伤口感染。③影响伤口愈合:牙膏会在伤口上形成一层膜,这可能会妨碍伤口的通气和排汗,延缓伤口的愈合过程。④加重烧伤深度:牙膏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烧伤伤口发生化学反应,加重烧伤的深度和范围。因此,烧伤后应避免使用牙膏或其他家用药物进行处理,而应该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之,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烧伤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