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卵巢囊肿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护理?
2023-09-07 21:54:55
作者:黄彬彬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新圩卫生院

在临床妇科中,卵巢囊肿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女性卵巢疾病,从广义而言,是卵巢肿瘤的一种,主要发病年龄为20~50岁的女性。由于其发病部位比较隐秘,在女性盆腔内,不容易被发现。卵巢囊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女性的生育能力带来危害。卵巢囊肿可以分为良性与恶性,对女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引起女性的重视。

卵巢囊肿概述

卵巢囊肿确切的说法为卵巢的囊性肿物或肿瘤,是指卵巢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根据卵巢囊肿的形成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可分为功能性(生理性)和非功能性(病理性)囊肿两大类。①功能性(生理性)囊肿。健康的育龄期女性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偶尔可发生排卵异常,成熟的卵泡未及时破裂,卵子和卵泡液会潴留于卵巢内形成囊肿。此外,正常排卵后也可能因激素波动,导致黄体内积液过多,形成囊肿。这类生理性囊肿通常体积较小,可在2~3个月后随月经结束而逐渐变小消失。②非功能性(病理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卵巢,可形成巧克力囊肿,卵巢上皮性肿瘤也多表现为内含清亮、混浊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这些疾病所致的囊肿不会自行好转,需要及时治疗,多以手术切除囊肿或卵巢为主要治疗手段。

卵巢囊肿的危害

①引发下腹疼痛。囊肿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伴随人体的运动与肠道蠕动,在盆腔中囊肿会发生移动,而且会对骨盆漏斗韧带与囊肿蒂造成牵扯,因此,患者会感到有下腹坠胀与疼痛感。这时很容易误诊,认为是普通的肠胃炎或妇科病,患者若在此时乱用药,可能会耽误治疗。②造成身体水肿。患者会出现不思茶饭、食欲缺乏,接下来会有体重下降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呕吐、发热与腹部剧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四肢与腹部水肿。③导致女性提前衰老。轻度卵巢囊肿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与容颜早衰,重度卵巢囊肿则会引发卵巢癌等重疾。③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卵巢囊肿可能会使患者孕早期出现流产,中断妊娠后可能会引起卵巢囊肿蒂扭转,在孕晚期,若囊肿蒂扭转较大,则可能导致胎位异常,分娩时有可能对产道造成阻塞,导致孕妇难产。④造成不孕不育。卵巢囊肿早期表现为小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若囊肿继续发展,则会对激素的产生造成影响,出现体毛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若囊肿发展至中晚期,则会出现尿频、尿痛、腹胀、腹痛,此时若治疗不及时,将造成不孕不育。⑤发展为癌症。伴随卵巢囊肿的不断增大,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出血等,甚至会发生爆裂,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更有甚者会发展为癌症,危害性极大。

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

关于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把握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地恢复健康,通常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定要掌握。①环境调节。卵巢囊肿患者要为自己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注意室内的通风,保持环境的整洁与干燥。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在阴雨天,要避免湿邪的侵袭。②情绪调节。卵巢囊肿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情绪过大的波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来面对疾病,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增强治疗的信心。年轻女性患此病后,若不进行治疗,在中、老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③饮食调理。卵巢囊肿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切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④适量运动。痰湿体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运动量应逐渐增强,从而,增加肌肉的力量,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结论

总而言之,卵巢囊肿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女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若确诊患卵巢囊肿,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对卵巢囊肿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不能根治,因此,患者最好还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把握了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之后,大家还一定要积极地到专业医院治疗卵巢囊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