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孩已经开始接触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熬夜打游戏、熬夜打牌,甚至通宵进行,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打游戏,而这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可能性,尤其是晚间的时候,喜欢侧躺着关灯玩手机,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从小就有近视眼,有的甚至是远视眼,还有的是因为散光被误认为是近视,而此时就有家长产生疑问,究竟什么是近视?它和远视、散光有什么不同?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什么是近视?
定义。近视是人眼看到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端。主要表现为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临床表现。①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②视力疲劳,低度近视由于调节与集合不协调所以较常见,高度近视由于所观看的目标很近,集合系统无能为力,所以较少引起眼疲劳。③眼位异常:多由于调节不足,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④眼球改变:高度近视者可有轻度眼球突出。
什么是远视?
定义。与近视相反,眼睛看远处事物相对清楚,看近物模糊。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
临床表现。①轻度的远视由于自身的调节,一般远、近视力均好,但随着年龄增大,调节力下降,、视疲劳,视物模糊症状慢慢表现出来,过度调节可引起视疲劳、内斜视。②中高度远视在视觉发育高度敏感的儿童可引起斜视,远近都无法看清,若视网膜黄斑部无法接受清晰物象的刺激可引起弱视。
什么是散光?
定义。指屈光系统表面(主要是角膜)各径线的弯曲度不一致或厚薄不匀,经过这些径线的光线经屈折后不能聚集成一点,物象形成2个或以上的焦点,从而形成模糊的影像。特点是无论看近看远都不清晰,有重影。其实,散光与我们眼球的构造有关。如果人的眼球是完全的球体,那么从理论上说就不会有散光出现。但是人类的眼球并非完全的球体,因此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射入眼球的光线就会形成前后两个焦点,这就是散光。散光者眼中的世界,更是奇幻无比,叠影重重。
临床表现。①视力:低度散光的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中高度散光的远近视力均不好。②视力疲劳:最常见,表现为眼痛、头痛尤以前额部明显,有重影,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原因
近视。近视的形成,除遗传因素以外,更多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不正确的阅读姿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暗等都有可能促成近视的发生及发展。并且,当眼轴太长的时候,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在视网膜上就是模糊的像,导致我们看远的东西不清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轴性近视)。
远视。其实,我们眼睛的发育也像身高一样,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下,婴幼儿阶段人眼都处于远视状态,即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生理性远视储备降低,儿童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增加;远视度数过高,儿童则可能合并有弱视、斜视等问题。而当眼轴太短的时候,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我们也是看不清的,这是我们常说的远视。
散光。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凹凸不平导致的。婴幼儿出现散光,可能是先天的发育不足;而后天形成的散光,可能与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眼部外伤、不良用眼习惯(如眯眼视物、经常揉眼)有关系。
如何科学护眼?
①矫正正确的坐姿:不管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学习的时候,在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距离,坐的时候挺直腰板,不可以弯腰看书或是躺着看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加重视力度数,影响日常生活。②三个20原则:在用眼满20分钟后,应该去窗外眺望20英尺以外的绿植物,眺望时间应该保持20秒左右,适当用眼,适当放松双眼。③科学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点甜分过高的食物,因为甜食吃多了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1缺乏,对视力造成不好的影响或是加重度数。④合理运动: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带着孩子户外走走,适当地晒晒太阳,坚持每天慢跑、散步等户外运动,时间最少要在2小时及以上,因为在运动的时候视野比较开阔,眺望远方时也想当于放松了眼部肌肉,延缓近视的发展。⑤注意光线:避免亮度过强或是过于暗的环境中用眼,尤其是关灯玩手机或是看书,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哦!⑥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按时睡觉,避免饮用大量酒品及含有咖啡因等饮料,成年人每天要保证睡眠时间在7-9小时之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尽可能的少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