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拯救生命的重要物质,临床救治用血目前还无法通过人工制造,因此我们提倡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人们不计报酬,献出自己有限的血液,去换取他人的生命延续,是人间真情传递的红色纽带,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想参加无偿献血,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①献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熬夜。②献血前需要注重饮食调节,献血前的两餐,不吃油腻的食物不饮酒,以免产生脂肪血,影响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和血液质量。但是也不能空腹献血,可以食用馒头、稀饭、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物,保证正常饮食即可。③献血前一周内没有感冒、发烧、腹泻、服用药物等情况,保持身心的最佳状态。女性需避开生理期及前后3天。④还需要做好清洁工作,重点清洗需要献血部位的手臂,降低感染的概率,提高献血安全性。⑤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学习血液生理知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⑥请带上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二、献血者的要求
①年龄要求: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②体重要求: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③血压及脉搏要求: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90mmHg,脉压差:≥30mmHg/④0Kpa,脉搏:60次∕min~10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min,节律整齐。④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请暂缓献血:女性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内;女性流产后六个月内,分娩及哺乳期后未满一年;服用药物中,或停药未满一周;外伤、过敏及任何形式的感染,如感冒、急性胃肠炎、皮肤炎症等未满一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未满半个月;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纹身术后未满一年;接受他人血液成分输注后未满一年等。⑤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请勿献血: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等;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或多个性伴侣;长期服用药物;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出凝血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三、献血过程注意事项
①献血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过程,献血过程要保证心情舒畅放松,能够减少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②请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坐(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倾斜姿态,消毒时自己的手不跨过已消毒部位,不朝已消毒部位吹气、讲话,穿刺前紧握拳头,一旦采血针刺入静脉,拳头作握紧、放松,直至采血完毕。③整个献血过程一般是在5~10分钟左右,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四、献血后注意事项
①献血后休息15分钟,感觉没有不适才能离开。②献完血后,要用消毒棉花按住针眼10-15分钟,直到止血为止,穿刺点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同时要注意针眼处的清洁卫生。③献血的手臂不宜提取重物或用力甩动手臂,以免影响针眼愈合。④献血后多喝水可以迅速地补充血容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但不要暴饮暴食。⑤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保证休息、不喝酒、注意保暖。献血后,身体处在代偿恢复期,个别献血者还会出现倦怠的感觉,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会很快的恢复过来。同时也要适时的增减衣物,预防身体出现不适感。⑥献血后如发现针眼附近有瘀肿现象,是血液渗入皮下组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可于献血后48小时内先冰敷,48小时后用毛巾热敷。瘀青一般10-14天左右消散,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宜尽快联系血站。
五、献血反应和应对措施
献血反应是一种综合症,导致出现献血反应是生理和心理综合原因作用,献血者可能是血管问题、采血环境、采血医护人员工作态度、操作技术的因素,导致出现了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综合性表现。献血反应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的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之后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中度献血反应除了轻度症状之外,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表现,重度献血反应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存在脑缺血症状,会失去知觉,出现抽搐、持续性低血压。针对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针对轻度和中度的献血者需要平躺休息,饮用糖水,即可缓解症状。但对于重度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则是需要掐人中穴位,使其处于头低足高位,并且观察心率、脉搏、血压、温度的变化等一系列操作,必要时还需要为献血者静脉输液或是送医院治疗。献血反应只有少部分人出现,待献血反应消失,身体恢复正常后,不会留有后遗症。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爱、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为了确保献血者、血液以及受血者的安全,准备参加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一定要提前了解无偿献血注意事项,充分做好献血准备,真正把无偿献血做成一件利人利己的事,带动更过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让世界充满爱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