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你应该知道的10个急性胰腺炎小知识
2023-09-26 23:38:26
作者:江文明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认为,这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腺酶的激活,导致患者胰腺组织水肿的症状。在患病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腹痛、腹胀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皮下充血、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急性胰腺炎应该被视为我们非常关注的疾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知识。

知识一:急性胰腺炎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非常复杂,常因地域、时间、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异。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过量饮酒、暴饮暴食、胆结石和胆道疾病、手术创伤、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胆结石、过量饮酒和暴饮暴食。目前,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是不同的,甚至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致病因素分布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胆囊结石或胆道感染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

知识二:急性胰腺炎的分类

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和重度急性胰腺炎。轻度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预后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常伴有胰腺出血坏死,死亡率高。

知识三:急性胰腺的主要临床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随病情轻重而异,主要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或休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突然发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胰腺炎伴有感染,患者常出现发热,也可能因频繁呕吐而出现脱水症状。

知识四:诊断急性胰腺炎相关的检查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不仅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还取决于一些辅助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腹部超声、腹部CT。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三点中的两点:①具有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特征;②血尿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CT表现。

知识五: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方法

预防急性胰腺炎有两种方法,一是预防胆管结石,二是注意合理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酗酒、酗酒和过量饮酒是很重要的。如果出现胆管结石,要及时治疗,防止结石掉入十二指肠壁,从而堵塞胰腺和十二指肠。

知识六: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

急性胰腺炎早期需要补充体液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控制胰腺分泌,重点预防并发症。由于急性胰腺炎在疾病早期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的检测,并通过Ranson评分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

知识七:急性胰腺炎的镇痛治疗

急性胰腺炎通常伴有剧烈腹痛,可导致呼吸加快、短时缺氧、非优势体液丢失,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静脉血栓。目前,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注射盐酸哌替啶。在药物选择上,应避免吗啡和阿托品。

知识八: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轻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必要时进行肺泡灌洗。在轻度病例中,肾血液灌注可能减少或肾小管坏死,而在严重病例中,可能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支持治疗主要用于确保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如有必要,应进行血液过滤和透析。

知识九:急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与手术相比,内窥镜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内镜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清除胆结石或引导胆汁流出的紧急措施。当患者确认或怀疑存在胆结石,且符合症状较轻的诊断标准时,可考虑鼻胆管引流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知识十:急性胰腺炎日常护理措施

合理饮食。少吃盐和油,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喝酒。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第一个月优先食用低脂和低蛋白食品,如粥、面条、水煮蔬菜等,应无油无盐;对于危重症患者,应优先选择低脂、低蛋白的食物,这些食物不含油、不含盐。坚持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此外,运动应适度,以有氧运动为主,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出院后的六个月内,应该选择适度的运动模式。

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容易形成胰腺囊肿。如果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不及时治疗,有时容易形成胰瘘,治疗起来非常麻烦。并且急性胰腺炎转变为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多发钙化,胰管阻塞,慢性胰腺炎时容易导致胰腺内分泌腺受损,血糖调节紊乱,形成糖尿病。而且如果慢性胰腺炎长期不治愈,容易在慢性胰腺炎的基础_上并发胰腺癌。因此,急性胰腺炎应该被视为我们非常关注的疾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