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牙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相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而言,老年人的牙齿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那么,老年人容易出现哪些牙齿问题呢?老年人又该如何正确保护牙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老年人容易出现的牙齿问题
牙齿缺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牙齿容易出现缺损,较为常见的如楔状缺损,就是在牙齿颈部出现V形的一个缺口,导致出现这种缺损主要是由于长期用力的横向刷牙,且所用牙刷的刷毛过硬所致。牙齿磨损。我们在进食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咀嚼,老年人由于牙齿使用的时间较长,其表面容易受到严重磨损,牙釉质变薄,因此对冷、热、酸性食物都较为敏感,进食过程中,经常会感到牙齿不适。食物嵌塞。老年人的牙缝相比年轻人会逐渐增大,吃东西的时候容易塞牙,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所致。其一,老年人容易出现牙齿缺损,且牙齿磨损较为严重,因此牙齿相互间的缝隙较大,吃东西自然会塞牙;其二,老年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牙龈萎缩,导致牙根外露,牙缝自然也随之变大,导致进食塞牙。牙齿松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带假牙的老年人,并且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牙周炎等口腔问题,这也是导致牙齿松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老年人牙齿松动,但并未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只是吃东西的时候会感到咬合无力。
老年人如何正确保护牙齿
1.温水刷牙。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由于严重的牙齿磨损与牙龈萎缩,将牙根暴露出来,进而容易导致出现牙齿敏感症,一遇到酸、甜、冷、热,牙齿就会感到酸软,影响进食。而过冷、过热的反复刺激,容易引发牙髓炎,不利于牙齿的健康。因此,用温水刷牙,可以避免牙齿反复受到过冷或过热的刺激,进而降低牙髓炎的发生几率。
2.防治牙周炎。牙周炎是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但人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却不如龋齿,并不是非常重视。很多人出现了牙周炎症状后,并不以为然,只是认为是上火发炎,吃点药就好了。殊不知,牙周炎极易反复,对牙周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进而导致牙齿脱落。对于牙周炎,仅靠吃药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需要接受各种的局部牙周治疗,比如牙周洁治、翻瓣手术根治等,再配合用药,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治疗效果。
3.正确使用牙线和冲牙器。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牙缝会越来越大,仅凭刷牙已经很难将牙缝之间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对此,老年人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牙线和冲牙器,及时将牙缝内的残渣清理干净,以降低龋齿等问题的发生。
4.预防根面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逐渐暴露。而牙周部位的硬度显然没有牙冠硬度高,抗龋能力也较差,容易出现龋洞,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根面龋。位置隐匿是根面龋的特点之一,由于不易发现,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建议老年朋友要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牙齿,及时发现,尽早填充治疗,以减少痛苦和损伤。
5.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不再像年轻工作时那么忙碌,或者由于经常感到口中无味,很多老年人在正餐之间,经常会嘴里含着一些食物。口腔中食物的长时间的停留,导致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进而引发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黏性较大的食物和甜食,更是健康牙齿的大敌。因此建议老年朋友在正餐之间尽量避免含食零。
6.牙齿保健操。生命在于运动,牙齿同样也需要运动。虽然每日三餐的咀嚼也是运动,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有意识的去锻炼牙齿,坚持做牙齿保健操,如转舌按摩、叩齿、鼓漱以及解大便时紧咬牙齿等等。
7.及时修复缺牙。很多老年朋友认为,人老了,缺几颗牙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怕麻烦,不愿意镶假牙,等到牙齿全掉完了再去医院做全口假牙。殊不知这样下去有很多坏处。首先,缺牙会导致我们咀嚼能力下降,影响肠胃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其次,缺牙会导致周围相邻牙齿松动,影响我们的容貌外观和说话。镶了假牙后,可以弥补缺陷,恢复正常的牙齿功能。因此,老年人一旦牙齿脱落,需要及时修复,在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首选种植牙。
8.定期检查。不少老年朋友认为,年龄大了,牙齿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一些轻微的毛病很少会到医院牙科进行检查。事实上,定期的口腔检查才是保持牙齿健康的重要举措。早检查、早诊治,不仅能够避免承受更大的痛苦,还可以节省治疗费用。建议老年朋友要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