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生活常见预防青光眼的方法
2023-09-14 09:12:33
作者:莫丽
作者单位: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青光眼,通常被称为“高眼压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它会损害视神经,从而可能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预防青光眼的关键是及时地识别和管理其诱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患青光眼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眼科检查

眼睛是心灵之窗,连接我们与外部世界,而视觉是我们最主要的感官之一。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定期的眼科检查至关重要。

1.眼压检查:①眼压检查,也被称为点状测压,是测量眼内压力的一个过程。这是青光眼预防的关键,因为高眼压是青光眼的主要风险因素。②高眼压不一定意味着您有青光眼,但它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另一方面,正常的眼压并不意味着您不可能得青光眼,因为有些人即使眼压正常也可能得到这种疾病。

2.视神经检查:①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的桥梁,负责传送视觉信息。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②通过对视神经头的检查,医生可以检测到早期的视神经损伤迹象,即使在您没有任何症状之前。

3.频率:①对于40岁以上的成人,建议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这是因为青光眼、白内障和其他眼科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②如果您有其他风险因素,如糖尿病或家族史,您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了解家族病史

家族史是许多疾病,包括青光眼,的重要风险因素。为什么?

1.遗传倾向:①青光眼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家族中有人患有青光眼,您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②尽管青光眼的确切原因仍然不明,但研究已经显示,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几率要高。

2.采取行动:①知道您的家族病史可以帮助您和您的医生更好地评估您的风险,并确定您多久需要进行一次检查。②如果您的家族中有青光眼的病例,定期的眼科检查就变得更加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整体健康有益,而且对眼睛健康尤为关键。以下是关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维护眼睛健康的建议:

1.均衡的饮食:①营养丰富的食物对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眼睛需要特定的营养素以维持其健康和功能。②绿叶蔬菜如菠菜、蓝莓和青菜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抗氧化成分已被证实可以降低某些眼病的风险。③深水鱼,如三文鱼和鳟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减少干眼的风险。

2.规律的运动:①与其它健康益处相同,规律的身体锻炼也有益于眼睛。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为眼睛提供必要的营养。②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游泳等不仅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而且有助于降低眼压,进一步减少青光眼的风险。

3.控制体重:①肥胖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增加眼病的风险。②研究显示,过重和肥胖可能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可以作为预防眼病的策略。

4.限制咖啡因摄入:①咖啡因摄入与眼压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过多的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眼压的短暂增加。②虽然偶尔喝一杯咖啡或茶没有关系,但过度摄入(如每天多杯)可能不利于那些已经处于高眼压风险的人。

保护眼睛

①佩戴眼睛保护设备:无论是在进行运动还是在进行可能会产生碎片的工作时,都应佩戴适当的眼睛保护设备。例如,在打篮球时,可以选择佩戴防护眼镜来防止眼睛受伤;而在木工或金属加工时,应佩戴护目镜以防止碎片进入眼睛。②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在户外,佩戴太阳镜可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而在风沙较大的天气中,佩戴眼镜或墨镜可以防止灰尘和颗粒物进入眼睛。③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应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看远处,减轻眼睛的压力。

避免过度使用眼药水

①增加眼压的风险:某些眼药水,如激素类的滴眼液,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长期使用会增加青光眼的风险。。②可能的药物依赖性:频繁使用某些眼药水可能使眼睛对其产生依赖,从而需要更频繁地使用该药物来维持相同的效果。③潜在的刺激和过敏反应:不是所有的眼药水成分都适合每个人。有些人可能对某些成分敏感,导致眼睛发红、刺痛或瘙痒。

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了解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通过上述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建议,您可以有效地减少青光眼的风险,并保持眼睛的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及时咨询眼科医生是最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