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尿石症科普
2023-09-14 09:15:17
作者:班淼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尿石症,也称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据统计,有5%-1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泌尿系结石。我国南方地区尿石症高发,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地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地区,气候干燥、湿热和高温等可以引起脱水和尿量减少,是尿液呈高度浓缩的状态,提高了尿液结晶物质的过饱和水平,尿液中的酸度(PH值)下降,从而增加尿液结晶形成的危险性。另外,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促进了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引起尿钙的排泄增加,也是有利于尿石症形成的因素之一。

哪些人容易得结石?

尿石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男性整体发病率、每个年龄段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中尿石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的提高,工人和职员患病率比农民多。高温作业的工人容易患上尿石症,可能与高温作业下出汗多,尿液减少和尿液里面的成分枸橼酸减少有关。尿石症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近亲结婚者发病率更高。一般认为,尿石症的发病与ABO血型的分布没有关系。

水质会不会影响结石的生成呢?

水质对尿石症的影响不大,人们很早就设想硬水含钙多,可能饮用硬水的人容易长结石,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水质的软硬对结石的发病率并无影响。德国的图林地区水质很硬,结石的发病率并不高,而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等软水地区结石的发病率却较高。有人认为硬水含钙虽然高,但钙和草酸在肠道中结合,可以减少食物草酸的吸收,而且其中富含的镁和微量元素比如锌还可能对结石形成有抑制作用。

补钙会不会增加尿石症的危险?

适量补钙可以减少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当减少食物中的钙,与肠道中草酸结合的钙减少,肠道吸收的草酸增加,尿中排泄的草酸随着增加。当钙摄入增加15~20mmol/d时,尿中草酸排泄量降低。目前对肾结石患者钙的摄入量普遍观点是800-1200mg/d。我国居民饮食钙摄入量普遍较低,城市高收入居民钙的平均摄入量也只有600mg/d。另外,钙摄入减少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增加钙的摄入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营养情况与结石有什么关系?

食物和营养对尿石形成有着巨大影响。上尿路结石多因营养过剩引起,食糖多、食肉多及饮水少的人,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最大。在富裕的国家收入高,食动物蛋白多,可以使尿草酸、钙、尿酸增加,发生尿石症也增多。能影响尿结石形成的食物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精制糖、嘌呤、草酸、钙、磷、钠、镁、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和水等。

尿石症对人体的影响

结石对机体主要损害为尿路梗阻、继发感染和上皮病变,三者相互因果,恶性循环,即结石引起梗阻,梗阻引起感染,感染又促进结石形成。急性梗阻在及时解除梗阻后可无肾功能损害,慢性不完全性梗阻导致肾积水,肾实质逐渐受损出现萎缩,重度肾积水时,肾实质高度萎缩,皮质和髓质界限消失,成囊袋状,肾实质薄如纸,肾脏泌尿功能基本丧失。膀胱结石间歇性或持续性地阻塞尿道内口,可引起膀胱壁增厚及尿潴留。如果长时间持续尿潴留,则可引起尿毒症。结石合并感染引起结石性肾盂肾炎、肾积脓、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最终完全毁坏肾实质。结石可直接引起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损伤,较大或表面粗糙的结石容易造成肾脏或膀胱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引起自发性肾破裂、肾瘘。结石长期刺激黏膜可能引起鳞状上皮癌,如肾盂癌、膀胱癌等。

结石患者该如何进行饮食管理

1.增加液体摄入量。目的是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各种重要成石盐类的饱和度。对于尿石症的患者,建议保持每天尿量大于2.5L,最少2L。全天饮水应多次均分,每天饮水2000ml以上。液体一半为水,另外一半可自由选择。一般认为以草酸含量较少的非乳制品为宜,应尽量避免过多引用咖啡因、红茶、葡萄汁以及可乐,推荐多喝橙汁、酸果蔓汁、柠檬水。合理分配饮食时间,上午和晚上由于尿量减少,尿流缓慢、尿液中的草酸钙饱和水平相对较高,钙和草酸、镁和枸橼酸的比例失调最为明显,尿石症形成的风险最大,因此,建议在这些时间段内特别注意喝水。

2.其他饮食推荐。增加食物纤维,水果、蔬菜和菌藻类食物中含纤维较多,应鼓励食用,但有的蔬菜和水果中草酸含量较高,应注意避免食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动物蛋白食物可食部分摄入量<175g/d较为合适。限制草酸、维生素C、钠、嘌呤等的摄入,但是其中某一种饮食管理方案均不能单独有力的证明可以降低钙结石复发的危险性,所以主要是增加液体摄入为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