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叫脑中风,主要是因为大脑内的血管突然出现了破裂,或者是因为血管堵塞,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主要有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中风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临床上确诊为颅内出血,另一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脑梗塞(或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都是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颅内出血常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下半身瘫痪、昏迷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病人突发性的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者血管异常破裂等,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伴有严重的头疼,患者多见于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温和,大部分病人都是有意识的,会出现下半身不遂、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情况。中医理论上脑卒中属于“中风病”。
1.病因
1.1过度劳累
由于长期的劳累,缺乏足够的休息,身体和精神都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导致体内的气血消耗,虚阳上涌,风邪作乱。也有放荡不羁,使肾失于下,使相火盛于上的情况。内经中有记载,阳气之人过度劳累则会导致虚弱。
1.2不控制饮食
平时不讲究节制饮食,摄入太多的肥肉和酒精,导致身体变得臃肿,肠胃无法正常运转,而且湿气和痰液在身体里积聚,日久化热,引起肝气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病人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1.3情绪抑郁
中医理论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五脏六腑受损,情绪波动的不同,对五脏六腑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平时多愁善感,肝气郁结,气郁成炎,肝阳暴亢,气血上逆,通达大脑,心神失明,就会导致卒中。长时间的忧虑,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更加的激动,使身体变得更加的虚弱。也有一些年轻人,素体阳盛,肝气旺盛,情绪低落,阳气过盛,转化为风寒,导致突发疾病的。
1.4 气候变化
气候的改变,会影响人的身体,特别是寒冷和炎热。比如天气突然变得寒冷,寒气入侵经脉,使气血淤积,经脉不畅,导致中风。又或者在初春,天气突然变暖,导致了肝脏内的风阳暗动;又如炎热夏季大量出汗,使其阴津气亏,气血郁结,瘀滞经络,从而形成此症。这与冬季、夏季及季节转换期脑中风的多发性特点相一致。
2.脑卒中合理防治
2.1调节情绪,防止情绪激动
遇到事情不能过分激动或者过度思虑,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日常活动要轻缓,避免跌撞摔倒。大小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平日劳作适度即可。
2.2注意饮食调理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基础病的人群易发脑卒中,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低盐少油。可以每天食用6克生蒜,长此以往,可预防因饮食过多而导致的血液中的胆固醇上升,并可消除在血管壁上积累的脂质,从而达到预防动脉硬化,消融身体中的“淤血”的目的。研究表明,大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蒜甙及蒜油所含有的部分硫化物。
2.3脚腕转动疗法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年龄超过45岁,并且有可能会出现卒中的病人,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进行该运动:首先,把脚背伸直,两个脚踝向外旋转15次,向里旋转15次;接着双足收进垂直,双足再次向外旋转15次,又向里旋转15次。若能长久以此方法练习,则可起到防治脑卒中的效果。
2.4药物防治
中医学理论,瘀血是脑卒中的根本病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仅是血瘀阻滞与经脉破裂而致瘀之别。血瘀不仅病理原因也是致病的原因。脑出血或脑梗死后,会引起脑部血流不畅,引起脑部水肿,造成脑部损害。刺五加、丹参对活性氧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脑组织微循环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明显降低脑水肿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了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通过对纤维溶解体系的双重调控,达到预防再出血及恶化出血的目的。
2.5平衡阴阳推拿防治
在病人上肢阴经循行的位置,进行推拿按摩。首先进行轻轻的揉法和攘法,然后逐渐加大手法的刺激力度,直至病人的肌肉和腹部出现疼痛的感觉,并且要保持3-5分钟的时间,在进行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按摩,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