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看似不起眼,对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讲较为严重化,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吸收出现问题,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有很多家长疑问,肠道寄生虫有哪种疫苗可以预防吗?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蛔虫、钩虫、姜片吸虫等,这些寄生虫都会引起相应的寄生虫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并且由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寄生虫的类型不同、寄生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磨牙、贫血等症状。寄生虫通常是以虫卵的形式寄存在土壤或者水中,以及动物的体内,人们是经口感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肠道寄生虫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虫,一种是蠕虫。原虫主要包括阿米巴、隐孢子虫等;蠕虫主要包括吸虫、线虫等。这些寄生虫多集中在卫生条件差、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地区,随着卫生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肠道寄生虫也在大幅度减少。
肠道寄生虫的传染源
1.肠道原虫:肠道原虫中最常见的是阿米巴原虫,这种寄生虫能够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阿米巴虫还可以寄生在肝脏,形成阿米巴性肝脓肿。如果阿米巴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就从滋养体变成包囊形式,在其他人群接触到包囊感染阿米巴虫,容易在其他人体内进行阿米巴虫的分裂繁殖,因此患者是寄生虫病主要的传染源之一。肠道原虫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寄生虫,名为利什曼,其主要的传染源是宠物,例如犬。在疫区中,犬只携带利什曼原虫时,经由白蛉叮咬犬只,白蛉再叮咬人时,即可造成利什曼原虫的广泛传播,造成人群感染。
2.蠕虫:蠕虫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以及寄生虫携带者排出含有虫卵的大便,是肠道寄生虫的主要传染源,其他人通过摄入被虫卵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而感染。除此之外,部分肠道寄生虫能够通过皮肤密切接触、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还有一部分处在感染期的卵可充分借助空气或飞沫进行传播,再经宿主的呼吸道侵入机体,从而造成感染。
能否通过注射疫苗预防肠道寄生虫?
现阶段,寄生虫病是没有疫苗注射预防的。目前正在研究的有疟疾疫苗,但由于疟原虫抗原的多样性,给疫苗的研制和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目前疟疾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其他的寄生虫病并没有相应的疫苗预防。除了疫苗之外,肠道寄生虫的预防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详细方法:
1.控制感染源:当发现家庭成员中有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应该及时诊治,并且监督其遵医嘱用药,同时感染人员应该自觉隔离,分开使用餐具、生活用品等。
2.保护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等均属于易感人群,肠道寄生虫极易在这类人群中生存,因此,这类人群应该尽量避免与感染者接触,降低感染概率。
3.切断传播途径: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具有多样化,能够通过身体接触、食物等多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勤换衣、注重食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晒被褥等良好习惯,不吃生食和来源不明的食物;食物需彻底煮熟,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饮用白开水,避免喝生水;及时清理垃圾,避免细菌滋生。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不啃手指头,改掉咬指甲的习惯,并且定期清理孩子的指甲。
4.增强身体免疫力:众所周知,寄生虫主要存在身体免疫力较低的个体中,所以为了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概率,应该坚决杜绝不良嗜好,戒烟、限酒。同时,确保充分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此提高身体免疫力。
肠道寄生虫会对人体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应该多加留意,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卫生清洁工作,烹饪食物之前将食材充分清洁,并且及时清理,做好驱虫工作,对生活场所定期消毒,降低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