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读懂偏头痛,提高生活质量
2023-10-12 17:36:22
作者:梁淑梅
作者单位:南宁市隆安县人民医院

头痛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从字面上来讲,偏头痛指的是头部产生疼痛的感觉。与其他疾病相比,该疾病发作的时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有时服药也无济于事,了解偏头痛,学会预防,减少痛苦。

引起偏头疼的原因有哪些?

①睡眠因素是导致人们受到偏头痛困扰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受到偏头痛的侵害。②偏头痛的发生和工作因素也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长期处于过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一定的损害,极有可能导致偏头痛的发生。③过量饮用咖啡也会引发偏头痛的发生,因为咖啡中所含有的一些物质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而血管的扩张会导致人们脑部的神经受到异常的刺激,从而促使偏头痛的形成。④饮酒过多也会使得人们受到偏头痛的困扰,酒精中所含有的乙醇会作用于人们的血管位置,使得人们出现偏头痛的现象。⑤内分泌因素是造成偏头痛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原因,女性朋友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容易受到偏头痛的侵害,相关研究表明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极容易出现偏头痛发作频繁的状况。⑥遗传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病因之一。相关统计表明有将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偏头痛患者都存在家族史。⑦人们自身的情绪也是促使偏头痛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自身被各种负面消极的情绪所包围,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⑧偏头痛的发生可能是疾病因素所造成,各种会导致人们的颅脑内外发生损伤或者是炎症性病变的疾病都会导致人们出现偏头痛的症状,人们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有效缓解消除偏头痛的效果。

偏头疼日常生活哪些禁忌?

①忌强光;②忌甜品;③忌受凉。

如何预防偏头痛

导致偏头痛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只要大家针对这些病因,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基本上疾病是不会轻易找上自己的。

1.注重饮食调养:偏头痛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如猪头肉、咸肉、咸鱼、鸭肉、鹅肉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辣椒、韭菜、鱼虾、柑橘,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巧克力,乳酪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较高的酪胺成分,容易诱发并加重偏头痛。

2.远离代糖食品:代糖“阿斯巴甜”会过度刺激或干扰神经末梢,增加肌肉紧张,而引发偏头疼。而低糖可乐、低糖汽水、无糖口香糖、冰淇淋、综合维他命和许多成药中都含有阿斯巴甜。所以对代糖过敏的人,只要啜饮一小口低糖汽水,就有可能会引发头痛。

3.不饮酒、不喝咖啡:很多酒精类的饮料都会引发头痛,偏头痛患者当牢记,特别不要饮用红酒,因为红酒中含有更多的可以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咖啡中有些成分会刺激神经系统,并且会影响睡眠质量,经常喝咖啡也会诱导偏头痛发作。

4.规律睡眠习惯:偏头痛患者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规律,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大脑得到休息。拒绝晨昏颠倒,维持规律的作息,即使在在假期也要定时睡觉、起床,这对有偏头痛的人来说格外重要。因为,睡眠不足或睡眠不规律都容易引发偏头痛。

5.多做肩颈运动:但肩颈不得某些肌肉长期承受过重的压力后,会诱发或加剧偏头痛,甚至会令从未有过偏头痛的患上慢性偏头痛。因此,对长期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来说,如果需要长期伏案工作,就需要注意座椅的高度及坐姿,每工作1小时最好能够休息10分钟,活动活动肩颈。

6.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不良的环境因素也会诱发偏头痛的发作,因此偏头痛患者要注意意避免在强烈日光、吵杂的环境或是在气候寒冷变化急剧的情况下劳动,外出时最好戴上太阳眼镜,避免强光照射。

7.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偏头痛患者在平时要注意适度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但要记住,无力是劳作还是锻炼身体,都不要让自己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因为过的疲劳也会诱发偏头痛。同时还要要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往往也会诱发偏头痛的发作。

8.预防性药物: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后,仍反复出现偏头痛,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嘱托,使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

总之,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疾病负担。有效预防偏头痛,积极就医,合理用药,可大大减少偏头痛的复发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