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下肢手术的多重选择
2024-07-11 14:10:22
作者:李海燕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兴安界首骨伤医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方法也在持续改进。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化的治疗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优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概述

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麻醉技术。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的位置和结构。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到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周围,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这种技术适用于各种下肢手术,如骨折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

与传统麻醉相比,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具备以下优点:能够精准定位目标神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可以实时监控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确保有效的阻滞效果;具有可重复性和灵活性,方便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调整;全程无创,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二、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实施细节

在我们科室,大转子与坐骨结节水平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对于那些无法侧身或翻身困难的患者,以及进行了胫腓骨骨折跟骨骨牵引术的患者。此时,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因为其平卧位即可操作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 操作准备:在进行操作前,需要了解的病情和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同时,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操作步骤:在皮肤消毒和局麻药配置后,使用超声引导将穿刺针定位至目标神经附近,注射适量局麻药以实现阻滞。严格控制药量与浓度,并在每次注射后通过超声确认局麻药是否正确分布。   术中监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对于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要尽可能贴着坐骨神经表面注射药物,同时又不能进针过深,导致坐骨神经损伤,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注射前水分离技术,看一下药物注射的准确位置,这个非常重要。   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要点:  

(1)大腿外旋有利于显示坐骨神经,部分患者小幅度改变体位疼痛明显,可适当给予小剂量镇痛,镇静药物。

(2)探头要学会适度加压,超声束垂直于神经时神经显示最清晰。

(3)深部阻滞,建议使用神经阻滞增强显影针,长度10CM及以上并联合应用神经刺激仪。

(4)为保证阻滞效果,尽可能让药液包裹神经。

三、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与其他麻醉方法的比较

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操作简便: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可以直观地观察神经位置和局麻药的扩散情况,操作简便易行。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操作时间和更短的手术时间。   镇痛效果确切: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能全面覆盖下肢手术区域神经,提供确切镇痛。相比传统麻醉,该技术能更精准控制麻醉平面和扩散范围,优化手术镇痛效果。此技术可立即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康复。   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该技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降低了手术风险。   并发症少:该方法操作简便,局麻药用量较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麻醉方法相比,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如局麻药过敏、穿刺部位感染等。此外,由于该技术操作简单快捷,也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并发症风险。   适用范围广: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下肢手术,如骨折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该技术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无论手术类型如何,都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满足手术过程中的镇痛需求。   术后恢复快:使用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感的发生率。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该技术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术前状态,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四、结论

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在下肢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使用超声引导,可以准确地将局麻药注射液到目标神经周围,达到确切的镇痛效果。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