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面对各种复杂的疾病,常常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等影响导致感染。医护人员作为救死扶伤的主力军,能够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但其工作具有危险性,怎样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其受到感染,保证其生命质量,是当前医疗行业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身份比较特殊,既是传染病易感者,也是感染源,做好科学防护,对于保护医护人员、患者都有益处。本文将具体介绍有哪些防护措施。
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各临床科室成立专门的感染监控小组,成员为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各一名,对其职责进行明确。针对本科室的感染监测、感染病例等工作做好记录和汇报,严格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明确感染委员会、各部门管理小组的具体工作,同时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机制,包括操作流程、应急处理方案等。每个月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收集出现的问题,然后给予解决办法。下个月重点检查整改的措施,并且和科室的奖罚紧密相连,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另外,对于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要严格执行,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检验科等。
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针对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开展院感培训讲座,有利于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内容包括:如何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消毒隔离、安全注射、职业防护等知识。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的培训,能提高其自我防护水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预防医院内感染传播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因为很难对手进行灭菌处理,所以要经常洗手,避免外来菌定植和传播。以下情况要做好洗手工作: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环境后,使用洗手液洗手,冲洗时用流动清水。据报道,用洗手液洗手细菌清除率高达99.5%。另外,要注意毛巾的使用,由于毛巾长期保持潮湿状态,会有大量细菌积聚,洗手后使用会再次被污染。因此,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另外,遵守有关流程,操作时秉持无菌理念,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由于医院中青年医护人员占比较大,部分未重视无菌操作,因此要重点监督其在手术前后是否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以及是否使用手消毒剂、是否落实无菌操作流程,进而规范医护人员的有关操作。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对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毒前,应充分了解消毒对象和范围,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选择对环境和物品影响小的消毒方法。根据环境风险、污染程度和物品特性,可选择消毒剂喷洒、擦拭、浸泡等化学消毒方式,或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物理消毒方式。此外,需注意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防止消毒剂对人体造成损伤。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并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处理被污染的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日常工作中,要严格督导医院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工作,严格区分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做好标识,在密闭状态下进行转运。医疗废物如在暂存地存放,必须低于48h,如有问题要马上反馈,保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