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拉不出来”怎么办
2023-03-01 11:21:37
作者:钟毅舟
作者单位: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医务室

小儿便秘又称为婴儿便秘,是指小儿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硬结、排便费力等情况,患儿一般每2~3天排便一次或时间更长,如每周<3次。它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主要以功能性为主。功能性便秘主要原因有:饮食不正确、喝水量不多、没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发生极大地改变,患儿发生便秘的情况也日渐增多。便秘时间过长可导致患儿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大哭、睡眠不安等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排便时肛裂或肛门脱出,使患儿害怕排便,又因为害怕而拒绝排便,更加重了患儿腹痛的情况,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会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好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便秘情况发生呢?

饮食均衡合理喂养。小儿的饮食一定要均衡,营养要达标,不能偏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要保证五谷杂粮(1岁以内的不能吃)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的均衡摄入,增加肠道的纤维素,因纤维素会促进肠道蠕动,使小儿产生想排便的感觉。母乳喂养的小儿:因母乳里80%都是水,只要能满足小儿每日摄取量足够就能减少小儿发生便秘的可能,一旦有便秘情况发生就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吃点蔬菜汁和新鲜水果汁,也可以少量喝点蜂蜜水;喝奶粉的小儿需要在两次喂养的中间给小儿喝点白开水;牛乳喂养的小儿,可在牛乳中加入少量的糖,可以达到软化大便的效果,还可进食一些米汤、菜汤等;年龄较大的儿童,食物中应添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吃粗粮,如红薯、玉米、胡萝卜等;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生便秘应注意补充营养,待营养不良情况改善,体重有所增加之后,就可逐渐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增强小儿的体力,情况好转后,小儿的胃肠道功能就会得到改善,排便就会顺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选择固定的时间训练小儿排便习惯,适宜的训练时间在饭后半小时。一般三个月以上的小儿应该每天都定时排便,3~4岁的儿童可在早餐或晚餐后坐排便盆,摆好排便正确姿势,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家长要时刻注意,当小儿有便意时应提醒他排便,不要使其憋着,不然容易引起便秘。一旦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之后就不要随意改变时间。

要有足够的运动量。运动量不够,肠胃的活动量也会随之减少,导致排便不顺。因此要保证小儿的每日运动量足够,不要让他每天被抱着、躺着或坐在宝宝椅中,不会走路的小儿可以让他爬行或坐在学步车里进行学习走路。会走、会跑的小儿应保持足够的户外运动量,增强腹肌的力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其他方式。经过饮食、排便习惯、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指导,若小儿的便秘还没有得到改善就可以给小儿腹部按摩,让小儿平躺在床上,家长用右掌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小儿的腹部,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2~3次即可。此外可也用肥皂,将它削成上尖下圆的圆锥体塞进肛门,这种方法方便简单。小儿开塞露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要积极预防便秘,使用正确方法,让小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