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肝胆外科的常见病——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2023-03-14 10:49:34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肝脏、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中胆囊作为储存胆液的器官组织,也是人体容易出现疾病问题的组织系统。胆囊作为消化系统的组成之一,相关疾病的出现会使人体消化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消化系统病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什么是胆囊疾病

  胆囊器官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内,是连接肝脏与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与肝脏联系紧密,一直以来有着“肝胆相照”的俗称。胆囊也会发生多种类型的疾病,常见的有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其中也包括由寄生虫引起的胆道疾病等。作为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器官,如胆汁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在长期的浓缩下,会逐渐在胆囊内或胆管中形成结石,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

  胆结石和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结石主要是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而胆囊息肉是异常增生形成向腔内突起性的病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胆囊息肉是附着在胆囊壁,不会伴随胆囊收缩出现移动,而胆结石则是游离于胆囊腔内,伴随胆囊收缩或体位改变时结石可以自由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二者在临床症状上存在不小的区别。

  胆结石由于在胆囊内可以自行移动,容易堵塞胆囊管而出现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的胆绞痛症状,甚至合并细菌感染出现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而胆囊息肉由于附着在胆囊壁,通常体积较小、不容易堵塞胆囊管,多数情况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需要注意胆囊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

  胆结石的危害:胆结石可能会引起腹部疼痛,比如慢性疼痛。一部分胆囊结石可能会和身体相安无事,不引起明显或严重的症状,但也有因为结石刺激胆囊、结石嵌顿而引发胆绞痛、胆囊炎,甚至胆囊坏疽、穿孔的情况;结石还可能掉入胆管、堵塞胰腺导致胆管炎、胰腺炎等,此时病情往往更加复杂、严重。此外,长期结石的反复刺激,还有合并胆囊的反复炎症,可以诱发胆囊癌。胆囊癌是胆囊结石的最危险的并发症。

  胆结石的治疗:观察治疗,对于一些静止结石,无任何临床症状,结石又小于2cm的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每年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大小的变化就可以;药物治疗,通过利胆消炎等方法,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溶解胆囊结石,适用于含钙量少的胆固醇结石,但是此种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否则会造成时间及经济上的严重浪费。主要适用于病情不严重,但有一定的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的不宜手术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结石最根本的方法,可以选择做胆囊切除手术,在全麻醉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这也是目前治疗有症状胆囊胆结石的标准方法,手术创伤度小,恢复快。

  胆囊息肉的危害:胆囊息肉属于侵袭性疾病,随着息肉逐渐增大,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人体造成较多危害。胆囊息肉可以刺激胆囊壁发生炎症,一旦出现胆囊炎,患者会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常常伴有腹胀和恶心。胆囊息肉有可能发生恶变,发生恶变以后,称作胆囊癌,胆囊癌恶性度非常高,患者预后非常差。

  胆囊息肉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所差异,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小于1cm的胆囊息肉通常癌变概率较低,此时可观察或者服用药物治疗。如果是真性息肉,即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胆囊黏膜增生形成突起,目前并无可靠药物,多以观察为主。当患者存在胆囊炎症时,可服用利胆消炎的药物、抗生素控制炎症,延缓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是胆固醇性息肉,建议患者服用溶石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溶解较小的胆固醇性息肉,但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此时如果无明显症状,建议先进行观察;如果息肉增长速度较快或者大小已经超过1cm,不建议保守治疗,应考虑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尽可能避免癌变的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