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因胃肠道黏膜被胃酸等侵蚀而形成的深达黏膜下层的组织缺损,常发生于胃部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是慢性、周期性和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大剂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有关。它是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据统计,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有过消化性溃疡的困扰。
饮食方面
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在生活饮食方面进行调节能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无规律饮食或不吃早餐,均可导致溃疡出现。早期及时调整饮食,多吃易消化的熟食,减少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不要暴饮暴食。生冷食物的大量摄入,不仅会影响肠胃功能的正常运转,导致食物难以消化,伤及脾胃,还会导致食欲下降,刺激脾胃形成腹胀、腹痛的恶性循环。刺激性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者消化道的炎症。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菠菜、葡萄、哈密瓜等。适当摄入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大豆发酵食物等,益生菌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好处,但是如果摄入益生菌过多或过于频繁,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胃肠道疾病。适当减少牛奶的摄入,牛" "奶在进入胃肠道之后,会在胃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生冷刺激性食物对胃的损害,但是牛奶会促进胃酸的分泌,对于胃酸过多或者已经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人来说,牛奶反而会加重伤害。如果有吸烟或饮酒习惯,建议最好戒烟、戒酒。酒精和烟中的尼古丁都会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调,引发胃病。季节变化会诱发溃疡的发生,一般在开春或入冬时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平时运动锻炼需合理,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减轻精神压力。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一大诱发因素,它可以在胃黏膜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对机体进行慢性、持续性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食物和水进行传播。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和传染。
尽量吃经过高温加热的熟食,有不少人喜欢吃五分熟甚至是三分熟的牛排,或海鲜刺身等生食,这也会增加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水果和生吃蔬菜一定要洗干净,擦干,最好去皮。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幽门螺杆菌也会在牙垢和龋齿上生长繁殖,因此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如果已经有家庭成员中明确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起生活的其他成员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在平时或集体用餐时最好进行分餐制,最好使用公筷,减少接触,食具要注意消毒,降低接触感染的概率。
同时,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但是它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要询问医生可以如何调整以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并定期去医院检查胃肠道功能,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道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常有慢性上腹部疼痛或隐痛,这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