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起大脑以及身体内脏检查,都会想起CT和核磁共振,大家会认为这两项检查都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核磁共振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很多人会在需要检查的时候选择CT,却不知CT和核磁共振有着各自的优势,并不存在哪个更好的说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CT和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吧。
电离辐射不同
CT对人体是有辐射的,而核磁共振没有辐射。CT是经X射线穿透人体后,通过不同的反应来成像的,在扫描过程中,会产生微量的辐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种类的扫描方式,产生的辐射量也不同,因此短时间内不建议频繁做CT检查。而核磁共振是利用人体内的氢离子在主磁场和射频场中被激发产生的共振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重建,然后转换成图像,没有电离辐射。
检查时间不同
CT检查的时间比较短,几分钟就可以迅速成像,现代先进的CT设备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扫描。核磁共振虽然成像更清晰,但它检查一个序列就需要3分钟左右,总时间大概需要30分钟,关节需要的扫描时间就更长。另外,核磁共振成像时间长,易耽误疾病治疗,加上对患者配合度要求高,若不能配合,检查会受到影响。因此,患者如果处于紧急情况下就需要选择CT检查。比如一个脑血管病的患者来急诊就诊,由于情况危急,就要先做CT,排除脑出血可能。如果无脑出血,可以选择做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有无急性脑梗死。
成像效果不同
多方位成像上,核磁共振有优势,核磁共振可以在任意方位断面上获得图像,从而将检查部位的病情完整清晰的显现出来。而CT的断层方位是固定的,只能通过处理后重建出其他方位的图像,它虽然也能够清晰地将身体结构显现出来,但对比核磁共振会比较差一点。
针对器官不同
由于身体器官组织的密度和含水分子量不同,所以CT和核磁共振对这些组织检查也有着不同的优势。CT对于骨关节和肺部的病变显示比核磁共振成像清晰,同时利用增强检查可以显示纵隔内的病变及淋巴结改变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会比CT高,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头、颈椎等部位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检查脑部组织或者血管方面做核磁共振更有优势。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和CT检查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能明确指出哪项检查比较好,在出现疾病的时候可以根据身体情况来判断要进行哪种检查。不管是CT还是核磁共振检查,在检查前都需要跟医生详细沟通,并且告知医生自己身体的情况,在检查的过程中也要让自己放松,这样才能避免过于紧张导致检查结果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