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与饮食改变巨大,其中饮食结构改变,特别是不良饮食习惯给消化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成了各种胃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就需要借助胃镜探查胃部病灶具体情况,其主要是利用一条柔软纤细的管子经口置入胃内,而这一操作舒适度极差。随着人们对舒适化医疗期望度的增加,如何在“睡一觉”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与治疗工作,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无痛胃镜即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技术。旨在利用镇痛、镇静类药物,使患者维持在中度、深度镇静状态下,此时胃镜所产生的伤害性刺激不会引起患者不良应激反应,同时患者自主呼吸也得以保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明显减轻因胃镜操作产生的疼痛、焦虑、恐慌等,且可以有效避免在胃镜操作中发生严重并发症问题,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绞痛等等,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为胃镜医师构建良好的操作条件。当前无痛胃镜应用率越来越高,在此我们主要就其麻醉科普知识简单说说。
1、了解无痛胃镜是什么
一般来讲,我们所做的无痛胃镜大多属于检查,而非手术。胃镜最主要的操作是将一根柔软纤细的管子经口置入胃内,用于探查胃部状态,而无痛胃镜则需要由麻醉医生实现经静脉注射镇静麻醉药(短效),并监测胃镜检查全过程,维护麻醉安全。患者在无痛胃镜操作过程中,只需要“睡一觉”,醒来便已经完成检查工作,期间不会引起胃镜操作产生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感受,同时也避免因躁动发生机械损伤。
2、了解麻醉在其中是否会引起副作用
药物过敏现象并不能够百分百避免,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病(≥1种),在麻醉时将伴有更高风险,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张口度小、颈部短或者肥胖等现象,在药物作用之后可能发生低氧血症,存在较高窒息风险。但对于这些问题,在麻醉之前,护士以及麻醉医生都会反复、详细的了解相关病史、评估气道状态,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同时无痛胃镜中的麻醉有着短效的特点,能够快速代谢出体外,苏醒速度快,绝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出现副作用。对于一些患者错误认为麻醉药物会影响记忆力、智力或麻醉后不能够醒过来,从而感到恐惧的情况。我们要知道的是,麻醉用药前麻醉医生都是结合个体实际体重与年龄等参数合理设计药量,同时在操作全过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实施了严格的安全管理,能够在患者“短暂睡眠”状态下,顺利、安全地完成胃镜操作。因此无需过度担忧麻醉的危害。
3、了解胃镜检查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先完善胸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主动向护士及麻醉医师告知病史、药物治疗史;其次要求严格遵医嘱禁食,包括8h禁食和2h禁水,检查应该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避免胃内食物干扰观察或引起呕吐误吸,若发现幽门梗阻现象或胃排空延迟现象,则需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4、了解无痛胃镜适用范围
绝大多数进行胃镜检查的人都是已经出现胃肠不适症状者,而实际上许多消化道病变在早期阶段都是无症状表现的,尤其是癌症进展通常有一个过程“癌前病变—早期癌变—中晚期癌”,早期诊断筛查发现疾病并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助力预后改善。因此建议身体条件、经济条件支持无痛胃镜检查、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精神压力大、经常喝酒、三餐不规律、老年人),要重视胃镜检查。
5、了解无痛胃镜后的注意事宜
首先麻醉清醒后,间隔至少1h方可饮水,观察未见呕吐等现象后可予以适量流食,若有止血、切除息肉、取样病理检验等操作则需要在饮食方面严格执行特殊医嘱。其次麻醉清醒后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有嗜睡、疲倦表现,故禁止骑车、开车等活动,最好在家属陪同下回家静养1d。最后在结束检查后需要逗留休息观察一定时间,待医护评估确认无碍后,方可离院。
总之,无痛胃镜现阶段已经成为人们了解胃部病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且采取的是短效麻醉,其安全性与效果肯定,患者只需注意遵循医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