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在非正常的暴力作用下人体骨骼发生连续性断裂情况,或者是其不再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面将从紧急救治角度和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角度进行介绍。
骨折的治疗
骨折的紧急治疗。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为骨折,一般骨折都有以下表现:受伤部位感到明显疼痛、骨折处明显红肿、活动受限或者直接导致肢体外观改变。紧急的骨折治疗,需要先用治疗者周围能够找到的较硬且不易变形的物体来固定住受伤肢体,例如较硬的木板、合适的棍棒、硬质塑料板等。如果有明显的伤口并且伴随出血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救治者进行包扎或采用压迫的方式止血,随后立即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在紧急的治疗中,不能反复按压或者活动骨折部位,如果患者无法明确骨折部位并且丧失行动能力,可能骨折较为严重,不能随意移动拖拽患者。并且不论什么情况,在进行紧急治疗后都应该送往医院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骨折的第一目的是最大限度让受伤部位的骨骼恢复其原来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治疗的方案需要遵守3个原则:恢复骨折处骨骼原来位置、固定已经复位的骨骼、锻炼恢复骨骼原有的功能。
首先需要将骨折之后的骨骼断连的位置恢复到原来的骨骼位置上去,重新恢复受伤的骨骼原本对人体起到的支架作用,简单来说,也就是复位。复位的主要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前者属于保守治疗,需要先进行检查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需要,一般情况下会先恢复位置,然后采用夹板或其他工具进行人体外部固定,之后在骨折表面外用消肿去痛的药物,或者采用频谱仪微波仪加快骨折恢复;后者手术则进行麻醉后切开受伤部位,进行内部固定,之后则需要加强这部分的功能恢复锻炼。其次固定骨骼一般分为外部固定和内部固定,外部固定一般采用夹板、石膏、支撑支架、牵引等方式在人体外部的骨骼受伤区域进行固定。内部固定一般采用钢材质的板块或针类、螺丝钉等在人体内部的骨骼受伤区域进行固定。最后在基本的固定治疗过程完成后,也要进行能够促进骨骼功能恢复的锻炼。一般情况下,需要患者能够控制受伤部位的肌肉组织进行有效的收缩锻炼,防止这部分肌肉发生萎缩,而且也能加快这部分组织的血液流通,促进骨骼的愈合。在骨折的过程中,以及治疗过后,受伤人员都会出现较为疼痛的情况,那么当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状况的时候,又该怎么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呢?
缓解骨折疼痛的方法
妥善地复位。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只有进行良好的复位才能改善疼痛的情况。所以当紧急治疗时,并不能确定骨骼进行了良好的复位,需要到医院进行复位,并且拍复查的片子确定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热敷。基本只能在骨骼受伤后48小时左右进行热敷或者烫洗骨折的地方,这种方法同样不适用于有明显外伤和出血的情况。
抬高。可以在治疗固定好肢体后,适当抬高骨折部位的肢体,如果是上肢一般采用吊悬的固定治疗方式,如果是下肢则需要适当抬高下肢肢体来固定。这样有利于静脉当中的血液回流,可以适当消减肿胀的情况,缓解部分因为肿胀带来的疼痛。
消炎。当受伤部位出现发炎的情况,可以服用一些消炎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如果还不能改善疼痛的情况,可以适量打止痛针,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在骨骼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都应该在稳定固定之后,进行一定的加强受伤骨骼周围关节处的活动和锻炼,促进骨骼功能的恢复。在整体的治疗过程中,也要针对性地治疗骨骼受伤带来的疼痛、肿胀和出血等情况,进行止痛、补充钙质、促进骨骼复位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