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预防术中低温,干预措施要全面
2023-03-13 17:49:28
作者:弋彩贤
作者单位:登封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手术进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监测设备也在同时运行,比如血氧、血压和心电监护等,这些监测项目中,有一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体温。体温是四大生命体征之一,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持续、恒定的,常维持在36.2℃~37.5℃,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低于36℃的情况称为低体温。由于麻醉作用、手术环境、术中代谢、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手术区皮肤热量蒸发及输液等各种因素影响,低体温在麻醉和手术中都比较常见,在大型手术和手术时间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对于一般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低1℃~2℃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对于病情重、体质弱且年龄较大和偏小的患者来说,体温低下不仅会对人体造成诸多损害,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因此,术中应对体温进行监测,随时了解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为了避免出现术中低温,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一、建立手术期间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工作指引,落实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保暖措施。根据手术开展情况合理配置各种保温用具,包括充气式保温毯、电热毯、加温输血器、热水袋等。

  二、对护士进行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及保温工具使用的培训,确保手术室护士具备预防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知识,掌握保温工具安全、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影响手术期间低体温的风险因素,针对个人制定手术保暖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在术中因精神压力导致的低温情况。

  四、加强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监测,可采用鼻咽部温度测量、直肠温度测量、患者皮肤温度测量等方法监测体温,便于及时发现患者体温过低的症状和体征,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等设置手术室适宜温度,术前30分钟左右可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2℃~26℃,湿度50%~60%。新生儿及老年人等特殊患者手术室温应适当调高。

  六、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采用合适的保暖措施和设施,手术区以外可以遮盖的四肢、躯干,用保暖棉被、肩垫、手臂保暖棉垫等覆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全方位保暖;或使用保温毯预热保暖,预防患者术中低温,注意所有制热设施一定确保不灼伤患者。

  七、配置液体加温设备,输液及手术冲洗液需加温至36℃后使用;血液输入时如需加温,必须使用专用血液加温器。液体加热有一定的升温作用,是复温的常用方法,但血液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八、手术结束后,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应加盖被褥、毯子,特别是冬季,以减少患者在低体温环境的暴露。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