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疗方面的影象学检查方式主要有:透视、X-线摄影、CT、MRI这4种常规检查。另外还有PET、放射性核素等特殊检查以及由以上4种常规检查派生出来的特殊检查(如CTA等)。
透视、X-线摄影、CT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而进行的检查手法。因为这3种检查的具体方法技术的不同,病变显示率、成像清晰度及检查价格也不一样。
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实行循证倒置制度,所以医生在各种诊疗过程中有必要留有客观的证据来支持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人体断面进行图像分析诊断的检查方法,它不用X线,而是磁场,其基本原理是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给予特定的高波后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一种高波数的电磁波。核磁共振正是利用这个性质,核磁共振检查通过磁场作用观察人体情况,没得有害健康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
它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等。在对检测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病变,如: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肝内外胆管结石(MRCP)的诊断也很有效。不过目前它的缺点主要是价格比较昂贵,且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检查。
总之,由于原理及方法的不同,各种检查都有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往往存在着重叠的适应征部分(如颅脑内的病变情况,CT和MRI都是优先考虑的检查方式),得通过临床上的具体实际情况及你想要的结果来选择检查方式。
做磁共振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做核磁共振之前的准备比CT要多一些:首先,有心脏起搏器的禁止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这里一定要划重点。因为心脏起搏器里头是有电池的,所有电子设备的电池进了核磁共振检查室都可能会停,不要拿命开玩笑!其次,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在未确定植入物是否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建议暂不行核磁共振检查,因核磁共振有造成铁磁性植入物移位和发烫灼伤周围组织的可能。唯一一种可以检查的植入物就是钛合金。再有就是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都不能带进去(包括手机、手表、钥匙、银行卡、打火机、硬币、小刀、皮带、吸铁石、钢夹子……),否则就像科幻大片里头那样,咻咻咻的就飞上去,吸到设备上头了,还会一不小心就打到人。其实,孕妇是可以做核磁共振的,但怀孕的前3个月,是胎儿最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的物理因素的损伤,而核磁共振是将身体处于强大的磁场内,期间会有一定的噪音和热量。所以为了确保妊娠安全,建议妊娠3个月以后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另外,要注意轮椅、床、氧气瓶不能推进核磁共振检查室。要不然连人带轮椅吸上去,十个人都拉不下来!
核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1.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
2.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
4.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5.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6.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
7.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