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前,为什么这些检查一项都不能少?
2023-09-05 20:47:13
作者:覃前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输血前,医生会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这些检查项目都有其重要的科学依据,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下面分析一些输血前检查项目。

血型和交叉配血、免疫型配血检查

血型和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最基本的检查之一。血液分为不同的血型系统,主要是基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浆中抗体的存在与否。如果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不匹配,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除了血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自身分辨抗原的能力。因此,进行免疫型配血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项检查能够确认受血者是否有特定的抗体存在,而这些抗体可能与供血者的抗原相互作用。如果存在相互作用,就需要寻找适合的供血者,以避免发生免疫反应。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也是输血前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之一。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有关受血者整体血液状况的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项指标的测定。

首先,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红细胞相关参数,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受血者体内的贫血程度和氧运输能力。如果受血者贫血情况严重,可能需要输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以确保足够的氧供给。

其次,血常规检查还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抗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平衡。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比例,医生可以评估受血者免疫状态和感染风险。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意味着受血者的免疫能力受损,需谨慎考虑输血的风险与益处。

最后,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的细胞片段,对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至关重要。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受血者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接受输血后出血的风险。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受血者的血液状况,包括贫血程度、免疫状态、感染风险和止血功能。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并在输血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受血者的安全和康复。

凝血功能检查

在进行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凝血是维持血液在正常液态和凝固状态之间平衡的过程,它在手术和创伤后尤其重要。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因子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评估。血小板是关键的凝血成分,它们能够聚集在创口处形成血栓,促使止血。因此,凝血前的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查能够确认受血者是否具备足够的血小板数量和正常的功能,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出血。凝血因子是参与凝血过程的蛋白质。凝血因子的水平可以通过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来评估。这些指标能够揭示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评估凝血功能的完整性。如果凝血因子水平异常或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出血的风险。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关键蛋白质。通过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了解受血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意味着出血风险增加,而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相关。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受血者的凝血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风险。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输血过程中是否需要补充血小板或特定的凝血因子,以预防或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传染病筛查

在输血前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和传染病筛查等检查,可以评估受血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和输血的安全性。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潜在的器官损伤或疾病,特别是对于长期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传染病筛查则可以排查可能存在的传染风险,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和艾滋病(AIDS)以及寄生虫感染疾病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电解质检查

进行输血前的电解质检查可以确定受血者体内的电解质水平是否平衡。电解质是维持正常身体功能的重要元素,包括钠、钾、钙等。血液电解质不平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或中暑等严重后果。因此,通过检查受血者的电解质水平,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因此,输血前的检查项目都有其科学依据,旨在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这些检查包括血型和交叉配血、免疫型配血、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和电解质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更好地评估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并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以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