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这些疾病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对于这些疾病的病因,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其实这些胃部疾病,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这个幽门螺旋杆菌到底是什么病菌呢?它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弯曲菌科的一种菌类,当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部后,会释放出尿酸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等物质,降低胃内的酸度,导致一些原本无法在胃中存活的细菌得以存活并大量繁殖,进而破坏胃黏膜,使得胃酸开始腐蚀其他组织,形成炎症或是溃疡。目前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列为了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
早期感染:在感染早期,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急性胃炎症状。
典型症状: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是油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此时说明患者已经患上了慢性胃炎。如果患者开始逐步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是体重减轻等症状,就说明慢性胃炎已经开始朝着胃癌方向转变。极少数患者不会出现上述典型症状,仅会出现轻微消化道不适情况。
伴随症状:被感染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乏力、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患者皮肤上可能还会出现血点、瘀斑,其肾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专家们认为,该病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当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排便时,其粪便就内就会存在大量幽门螺旋杆菌,这些细菌会在土壤中存活,如果污染到水源,细菌也能在水中存活,如果有人饮用了含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水,就会被传染。
同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存在细菌,当感染者与他人一起吃饭、接吻,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没有及时清洁、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等,都有可能会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四、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
①外出时不要随意饮用河水、湖水,野外的湖水、山泉虽然有着一定的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其足够清洁,如果河水上流遭到了污染,河水中就可能存在大量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应用这些水,就可能会被感染。②在平时饮水应该煮沸,虽然自来水都进行过消毒,但是一些细菌并不能有效杀灭,并且管道、水龙头都可能遭受污染,因此自来水最好不要直接饮用,应该将其煮沸后再饮用。高温能杀灭绝大多数细菌,包括幽门螺旋杆菌。③尽量不要去不卫生的地方就餐,一些路边摊摆摊的位置附近可能就是垃圾堆,并且使用的餐具可能也没有严格消毒,这些餐具如果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使用过,没有严格消毒就让其他顾客使用,就可能会造成其他顾客感染。④在平时进餐时,应该尽量使用公筷,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家里使用的餐具在清洗后都要进行消毒,一些长时间不用的餐具,再次使用时也要重新清洗,并消毒。消毒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消毒柜高温消毒,也可以将餐具用沸水煮沸10-15分钟,就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⑤平时个人使用的生活物品要尽量分开,不要共用牙刷,尽量不要共用碗筷。当发现某位家庭成员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要对其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在就餐时要进行分离,其使用的卫生间其他人也暂时不要使用,以免造成感染。⑥在平时要多锻炼身体,提升身体免疫力,少量的幽门螺旋杆菌能被身体免疫系统消灭,不会对胃部造成严重影响。⑦在饮食方面,人们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盐的摄入量要适量减少,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在吃水果蔬菜前,一定要将其清洗干净。
五、怎么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有两种方法,侵入性方法和非侵入性方法。
侵入性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胃镜进行胃部活检,是目前消化病学科的常规检查方式,通过对胃部活检标本进行检查,能有效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旋杆菌。
非侵入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尿素13C/14C呼气试验等方法来检查患者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致病力较强的细菌,会严重破坏感染者胃部环境,引发各类问题。但细菌感染在早期治疗并不困难,一般只需要服药10-14天,多数人都能根治。因此,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不要惊慌,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治疗,就能有效消灭细菌,将可能出现的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