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方法
2023-09-07 21:23:07
作者:张海萍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为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很重要,家长需要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并积极进行维护。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

儿童充分了解自己作为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心理素质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儿童出现过度依赖以及自卑心理,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且还有部分儿童自命不凡、自傲自负,这种情况均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重视关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家长需要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要过于高看自己或者低看自己,保持平常心态。

引导儿童面对现实

儿童能否正确面对现实与其心理健康情况存在一定的关联,更是反映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针对心理健康良好的儿童,通常能够与现实进行有效接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且积极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改善。部分儿童会出现逃离现实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情况,缺乏对自身客观能力的认可。因此父母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路,并且不能随波逐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使其能够意识独立,思想独立,不过于重视其他人的看法,或者不要总觉得对不起别人。

教会孩子与人为善

学会如何与人为善、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让孩子了解,人作为群居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相处,既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将自身的苦恼进行倾吐,提高自身的快乐能力,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的进步,使自身身体健康。向儿童展示人生的美好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进行相处。不要过分解读其他人的行为以及习惯,这样能够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并且保持相处的愉快性。

鼓励孩子热爱生活

现阶段儿童的学习压力有所增加,学习节奏有所增快,大部分时间儿童在忙碌地机械地学习,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会使儿童处于紧张的状态,无法得到充分的缓解与休息,这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而家长参与到儿童日常生活当中,给予儿童鼓励与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例如在儿童休息时,家长可以组织儿童适当进行交友以及访友和参加社会性展览等活动,亲子活动能够使儿童对于家长、对于父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能够通过父母的行为学习到很多内容。积极释放天性能够使儿童更加热爱生活,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品格,更加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会宣泄、克服消极心理

消极心理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如果儿童长期压抑自身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在某一时间点出现情绪爆发的情况,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陪伴孩子,并且通过积极鼓励以及适当引导,使儿童能够将自身存在的烦恼或伤心的事情表达,这样既能够使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不良情绪能够及时释放。适当的哭诉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通过不良情绪的宣泄能够使儿童烦恼得到消除,这样同样有效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引导儿童学会注意力转移

过分重视挫折很容易导致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钻牛角尖等形态,同时更不利于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儿童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针对存在心情不好的儿童,或者存在郁闷发怒的儿童。家长需要引导儿童进行外出散步或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者观看喜欢的动画片或者漫画,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进一步避免儿童长期处于悲观、郁闷、焦虑、心情不好的状态。

保持儿童的幽默状态

幽默对于保持儿童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积极作用,通过幽默能够使儿童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放松,及时倾吐儿童的不良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能缓解儿童的学习紧张情绪,对于摆脱尴尬困境有重要积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讲有趣的小故事以及摆滑稽搞笑的动作,引导儿童学会幽默的方式,这样能够培养儿童乐观开朗的品格。

儿童心理健康是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更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既需要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同时更加需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儿童能够茁壮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