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眼病如何应对
2023-09-07 21:24:53
作者:陈永跃
作者单位: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若他们患上眼疾,就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视觉功能。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理这些疾病,不仅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而且也会为他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0-6岁的孩子们正处在视觉发展的重要节点,而任何形式的眼科问题都可以严重损伤他们的健康,甚至会导致他们的永久失明。因此,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健康,以免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本文作者汇总总结出几个关于儿童视力问题的案例,并提出相关的治疗建议。

弱视眼:(1)案例:小珍珍在6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目光变得模糊不清,而在8个月的时候,她的视力变得更差,几乎需要将眼睛和物体靠在一起,才能够辨认出来。当她来到医院接受治疗之后,他们发现小珍珍的病症竟然是弱视。为了帮助小珍珍的家长,医生建议他们不必担心,只需按照他的指示去做,3-4岁之间便可以康复。(2)医生解释:当患者的眼球内外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在进行视力训练之前,视力无法恢复至1.0或更高时,就被诊断出患有弱视。弱视的类型主要包括中央视野弱视、偏向视野弱视、偏向视野弱视等。①通过使用常见的方式来治疗视力障碍,通常会导致视力无法有效改善,尤其是当它们不能正确地辨认出物体时,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因此,我们建议使用更先进的方式来治疗这种疾病,这种方式可能会提高我们对物体的辨认能力,并且可能会减少我们可能出现眼球震颤或其他不适症状,从而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从3-4岁起,应该定期检测和评估孩子的视觉状况,②对于偏斜的弱视,可以使用增视的方式,也就是平时把偏斜的眼睛掩蔽起来,然后对正常的眼睛施加压迫,从而提高孩子的视觉能力。特别强调的是,早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非常关键,因此应该从孩子的幼年时代就开始。

角膜软化症:(1)案例:3个月大的小明明,由于他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皮肤变得枯黄,他的哭泣也变得低沉。他的父母认为这可能是"精神烦躁",于是给他吃了珍珠粉,但没能起到任何作用。后来,他开始拒绝张开双眼,而且双目没有光泽,最终去了医院接受了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角膜已软化。经过1个周的维生素A肌肉注入,小明明的病情大幅缓解,而且家庭成员也积极为其提供营养,帮助他多晒太阳,最终1个月之内,小明明的角膜软化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角膜软化症早期,患者会有虚弱的身躯、枯燥的皮肤、低沉的啼哭,以及难以被家长察觉的夜盲症;接着,患者会闭上双眼,双目暗淡;接着,双眸的上下边缘会形成一片片的干燥斑,处于干燥期;而在此期间,疾病会快速恶化,导致角膜脱落、坏死、溃烂、穿洞以及最终的失明。医生建议:在治疗中,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病情,包括:适当地提供维生素A,例如服用高浓度鱼肝油或者肌肉注入,这样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通常几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此外,还要使用抗菌眼药水(或眼药膏),比如1%的阿托品眼药膏,来避免眼睛受到细菌的侵害。对于晚期角膜溃疡患者,为了预防发生穿孔,建议采取外敷治疗,并且建议使用中药夜明砂和动物肝制剂,每日6—9克。为了有效地抵御角膜软化症,建议患者应该积极摄取各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包括动物肝脏、奶类、鸡蛋、菠萝以及胡萝卜等,同时还应该避免过度的饮酒,以及积极地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先天性白内障:(1)案例:小茵茵4个月时完全不理会周围的物体,5个月时,尽管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但仍然看不清,处于"视而不见"状态。因此,家长决定将小茵茵送往医院,以确定其是不是出现先天性白内障。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我们确认小茵茵患上了先天性白内障。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了手术治疗,这样一般就可以彻底治愈。(2)医生的建议:这种疾病的发展可能是由于胚胎早期的发育不良和遗传原因所导致的。在婴幼儿期,由于某些原因,一部分婴幼儿在数月内就没法观察到周围的环境,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光线来转动眼球。这一症状通常是由两只眼睛同时受到感染的引发的。在治疗方面,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症状的婴幼儿是安全的,而那些受到严重的症状的婴幼儿则需要进行手术。通常,-当婴幼儿出生-5~6个月,进行屈光矫正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如果婴幼儿的屈光检查结果显示有问题,建议及早进行矫正,并且佩戴正确的眼镜,以提高婴幼儿的视觉能力。如果婴幼儿有任何异常表现,建议及早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对于那些拥有眼疾遗传基因的人的子女们需要特别关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