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10%左右。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目前,治疗乳腺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多样化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化,都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任何手术都有其相应的风险及可能存在的术后并发症,如手术部位的感染、创面出血、皮瓣的坏死、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等。
手术部位的感染
任何手术都可能存在切口的感染,乳腺癌属于清洁类切口,发生几率不高。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切口范围过大,局部张力高有关。如果术后在患者的切口周围留置引流管,引流管放置不当,亦或是引流管的不通畅,也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切口皮瓣设计,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保持引流管口的通畅,尽量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患者来说,手术后的切口恢复时间很长。为了避免感染,应该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口的干洁,及时更换纱布。
创面出血
乳腺癌乳腺手术创面较大,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者术后延迟出血,都有可能导致术后创面出血的发生。乳腺癌术后大部分会采用负压引流,如压力过大、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都可以使血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线滑脱,同样引起出血的发生。术后密切注意切口局部情况及引流管引流的质地量,做好引流管的引流护理,如果出现引流管有鲜血持续引流出,考虑有活动性的出血,需要及时就医。
皮瓣坏死
乳腺是一个半球形的器官,将乳腺切除后,局部皮肤的血运供应失去了支撑,导致皮肤的血运受阻,当局部侧枝循环不能改善时,容易发生皮瓣的坏死。除了要求术者术中操作精细,分离皮瓣不要过薄,注意保护有功能的血管,游离皮瓣电刀功率不宜过强,缝合张力不要过大的同时,术前患者应该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增加自己的手术耐力等。
皮下积液
如有引流管放置不当或引流管扭曲、阻塞,导致术区的积液不能顺利排出,渗液积聚创口内导致创面的肿胀,当自觉创面有囔囔波动感的时候,需要冲管或者必要时穿刺引流。
切口延期愈合或裂开
乳腺癌切口延期愈合是指肿瘤切除后,切口未能正常愈合,或长时间不愈合。手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原因有很多。①手术时间过长,疤痕形成时间长,导致纤维瘢痕增生,组织变硬,影响了切口的正常愈合;②是由于患者的营养状况差,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影响了切口的正常愈合;③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贫血、肿瘤局部浸润等并发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切口不长或愈合周期延长。引起切口裂开的原因有:①手术本身:乳房区域肿瘤较大,皮肤张力高,手术操作不熟练等因素可导致切口裂开。②切口感染:乳腺肿瘤的局部感染是导致切口裂开的重要原因,可由术前没有充分清洁乳房、手术操作不熟练、局部麻醉过深、手术后制动等原因引起。③营养不良:当患者营养不良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并发生切口裂开。④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从而影响皮肤的营养和切口的愈合。⑤女性患者:乳腺癌患者年龄较大,体力活动较少,营养摄入不足。女性患者身体抵抗力差,手术后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上肢水肿
乳腺癌考虑有腋窝转移,在清除腋窝淋巴结的时候,淋巴管的结构被破坏,上肢淋巴回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结炎,导致静脉阻塞回流不通畅,都可以导致上肢水肿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手臂肿胀,紧绷感。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在5%~40%之间,但严重上肢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近年得到了明显下降,基本不超过5%,引起上肢水肿除了上述因素,当患者腋区出现了积液或者是感染,使得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时,妨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也是形成水肿的一方面因素。 术后上肢功能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循坏和淋巴回流,有利于预防和减轻上肢水肿,局部理疗比如红外线照射等也可以改善症状。对于理疗效果差的,可行淋巴道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