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病理诊断是乳腺癌诊断的关键环节,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以及其他重要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病理诊断的主要内容。
肿瘤的大小
肿瘤的大小是乳腺癌病理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确定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并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术前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可以通过超声或影像学(CT/MRI等)进行测量,是病理学检查中的病理分期的重要参数。病理分期是根据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的分期评估。根据国际乳腺癌分期标准,如TNM分期系统,乳腺癌的大小通常根据肿瘤的直径来确定。具体而言,术后乳腺癌的大小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标本或活检标本进行测量。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大体测量、镜下测量、肿瘤标本切片的数字化扫描测量和影像学测量(如超声、CT/MRI等)。这些测量结果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大小,并作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乳腺癌的大小一般以肿瘤最大直径表示,通常使用厘米(cm)为单位。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期,如T1、T2、T3等。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
浸润性癌
浸润性癌,最为常见的类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它的特点是癌细胞能够穿过乳腺组织的基底膜,进入周围的组织,包括邻近的脂肪组织、淋巴管道和淋巴结等。浸润性癌的病理特征通常包括:①癌细胞形成实体肿块:在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形成实体肿块,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②基底膜侵袭:癌细胞会破坏并穿过乳腺组织中的基底膜。③癌细胞间质反应:周围正常组织对癌细胞的存在会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
原位性癌
原位性癌是一种在导管或小叶内局限生长的癌症,还未突破乳腺组织的基底膜。原位性癌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导管原位癌(DCIS)和小叶原位癌(LCIS)。①导管原位癌(DCIS):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侵犯基底膜。DCIS通常在乳腺钼靶或乳腺磁共振成像中显示为钙化灶。尽管在乳腺内尚未侵袭周围组织,但DCIS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②小叶原位癌(LCIS):是起源于乳腺小叶内腺体上皮的异常增生,未侵犯基底膜。与DCIS相比,LCIS的癌细胞不形成明显的肿块,更难以通过乳腺钼靶或成像技术检测到,通常需要通过活检来诊断。
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通常会通过淋巴途径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因此,在进行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时,医生通常会检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标本,以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淋巴结活检:通过取出腋窝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是否有癌细胞的存在。这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腋窝淋巴结进行的。②肿瘤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因素,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根据美国癌症学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M代表是否有远处转移。③淋巴结转移程度:确定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即有多少个淋巴结受累。这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例如是否需要腋窝清扫手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情况的方法。在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中,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乳腺癌可能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这对于指导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通过检测ER和PR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受益于激素治疗。阳性表示癌细胞对激素治疗具有敏感性。②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ER2是乳腺癌中一个重要的分子靶标。通过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乳腺癌是否存在HER2过表达。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能会受益于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可以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基于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如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此外,免疫组织化学还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和判断复发风险。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同时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