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肩周炎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2023-09-14 09:22:34
作者:罗春林
作者单位:钦州宝顺医院

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肩周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避免重复性活动、热疗和冷疗等。休息是肩周炎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因此休息可以减轻肩关节的负担,帮助肩关节得到充分的修复。

肩关节功能锻炼

常用的有三种简便有效的锻炼方法:①划圈法: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竖圈为上下方向划圈,横圈为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划15~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逐渐加量。每天练3~5次。②爬墙法:面壁而立,双臂紧贴墙面,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样动作。用力尽量向上爬墙,逐渐提高爬墙的高度,直至正常。③梳头法: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15~20下,每天3~5次。注意在功能锻炼之前建议去医院诊疗,排除一下其他疾病如肩袖撕裂;且功能锻炼一定要等急性期过后才能开始,以不加重夜间疼痛为限。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肩周炎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包括按摩、理疗和针灸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康复和恢复。首先,按摩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它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帮助肩关节的恢复。按摩可以减轻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感,使肌肉得到放松。当肌肉松弛后,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将得到增加,并减少疼痛和僵硬感。此外,按摩还可以刺激肌肉和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提高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其次,理疗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疗法,它可以通过应用短波、超声波和电疗等不同的物理手段,刺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促进肩关节的恢复和康复。短波疗法可以通过产生的热量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周围的营养供应,加速肩关节的修复过程。超声波疗法可以通过声波的振动,促进关节周围的微循环和代谢,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和炎症。最后,针灸是一种传统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肩关节周围的穴位,改善肩关节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肩关节的康复和恢复。针灸可以刺激肩关节周围的穴位,调节肩关节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增加关节周围的血液流动和养分供应。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肩周炎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控制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肩关节的功能。首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常见且有效的药物,常用于肩周炎的治疗。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肩关节的疼痛和肿胀。同时,NSAIDs还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因肩周炎而导致的不适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肌松药也是肩周炎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肌松药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减少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肩周炎患者的肌肉疼痛和僵硬感。肌松药的应用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此外,局部注射药物也是肩周炎治疗中一种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肩关节周围的疼痛部位,可以发挥局部镇痛和消炎作用,迅速减轻疼痛和炎症。常用的局部注射药物包括类固醇类药物和麻醉剂。类固醇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肩关节的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麻醉剂则可以通过阻断神经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减轻疼痛。

手术治疗

包括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随着近年来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关节镜下松解逐渐成为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手段,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肩周炎关节镜下松解术主要包括切除肩袖间隙处的炎症滑膜,关节囊360度松解,肩胛下肌腱270度松解,喙肱韧带松解等,术后对于缓解肩周炎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具有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治疗肩周炎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保守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