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妊娠糖尿病要注意什么?除了饮食这4点,还要坚持运动
2023-09-14 09:23:40
作者:蒋晓婷
作者单位:博白县双旺镇卫生院

妊娠糖尿病属于女性怀孕期间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女性在妊娠期身体之内糖代谢异常所导致。此种疾病的病征临床经过比较复杂,所以要及时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很多事项。于是,本文主要针对妊娠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饮食的4点事项以及运动方式展开以下阐述。

妊娠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第一,饮食注意事项。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控制饮食比较关键,这是有效避免血糖进一步升高的主要干预方式之一。孕期孕妇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会使得血糖升高,进而导致疾病变得更严重。所以妊娠期女性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不要摄入含糖量较高、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科学控制血糖,降低妊娠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性。第二,科学运动。妊娠糖尿病还有一些原因是其运动量不足所导致的,而且在妊娠期展开合理运动,能够有效加强身体之内胰岛素的整体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所以,孕妇在妊娠期需要展开合理运动,比如可以做孕妇瑜伽、饭后散步等,这样能够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第三,控制好情绪。在妊娠期,孕妇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有效控制血糖上升的方式。如果妊娠期孕妇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会使得血糖出现不稳定现象,病情会变得更为严重,必要的时候应该到医院实施降糖措施。第四,定期进行孕检。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该更为注意产检事项,定期准时到医院进行孕检,及时监控血糖的情况。如果产生异常现象,需要通过合理措施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的饮食4点饮食护理

第一点,合理控制饮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科学控制好饮食,特别是在妊娠中后期,科学控制好饮食,能够真正减少糖尿病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摄入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因为糖分较高的食物会在摄入短时间之内导致患者血糖升高,使得妊娠糖尿病症状更为严重,而且孕期发作症状会更显著,严重的情况下有流产风险。第二点,有效补充蛋白质。孕期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补充蛋白质,孕期不能摄入较多的热量以及糖分,因此需要科学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考虑到孕妇的身体情况,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予以更为容易吸收的蛋白质,比如孕妇可以食用鱼肉以及奶类食物。若孕妇消化功能减弱,需要合理补充植物蛋白。第三点,适当补充一些脂肪。因为孕妇身体的实际需求,需要合理补充脂肪,能够帮助身体维持好热量的供给。但是对脂肪的摄入不能太多,会导致孕妇过于肥胖,这样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方面产生问题,进而引发糖尿病的系列症状。第四点,少食多餐。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到少食多餐,合理控制饮食,依照这一原则进食,保证食物摄入类型多样性,能够科学控制血糖,使得饭后血糖不会上升太高,孕妇也就不容易产生妊娠糖尿病并发症。孕妇可以食用含有丰富纤维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展开合理进食。在晚饭的时候孕妇可以少进食主食,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适当增加一些盐等调味料。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定期产检与饮食护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运动,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适合孕妇的运动并不多,因为孕妇运动量不宜太大,所以孕妇可以进行的运动项目为:

第一,散步。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实施运动疗法之时,应该选出合理的方式进行运动,散步就是很好的选项。散步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并且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自身抵抗能力,还能够使得身体之内糖分消耗更快,进而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第二,瑜伽。瑜伽是有氧运动,孕妇进行瑜伽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与身体柔韧性,而且可以帮助孕妇调节情绪,帮助孕妇改善负面情绪。适当的瑜伽运动能够帮助孕妇调节身体内分泌,科学控制血糖。第三,太极拳。此项运动的主要特点为缓慢与温和,而且运动幅度不大,通常不会对孕妇身体产生刺激,因此孕妇适当展开太极拳运动,可以帮助肌肉组织对葡萄糖进行更好吸收与利用。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饮食,根据医生的建议应该少食多餐,保证饮食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在饮食护理基础上,需要展开运动,改善患者身体状态,但是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要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在达到运动目的条件下保证胎儿不受到影响。妊娠糖尿病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要求孕妇定期产检,合理控制血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