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也叫鼻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急症。引起的原因是:鼻部外伤,鼻腔肉芽,血管暴露破裂,鼻腔疾病(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腔及鼻窦肿瘤),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天气过热或干燥,以及维生素c或维生素D缺乏等。
1.西医临床分析
①少量鼻出血,病人可无自觉症状。②大量出血可出现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③失血过多者可导致休克。④长期反复出血者,可出现贫血。
2.中医临床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鼻衄是心、肺、胃之火上炎,迫血妄行所致。不同年龄发生的鼻出血的病因常常是不同的,例如:①小儿有一侧性脓血涕,且有恶臭,要想到鼻腔异物,因某些小儿有将异物(黄豆、花生米、钮扣等)纳入鼻腔的怪癖。②青春期女性如有周期性鼻出血,应想到“倒经(即月经表现为鼻流血的形式)的可能。③青年期大量鼻出血,要虑及鼻咽纤维瘤。④中年以上鼻出血,不能忘记鼻腔的恶性肿瘤。⑤老年人的鼻出血多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关。⑥老年人在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发生鼻出血,这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颅内出血的机会,但从谨慎的角度毋宁将其视为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的一种信号。⑦鼻咽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常表现为回缩涕中带血丝,中老年患者尤其要细心观察,必要时需去医院作详细的检查。
3.建议相关检查
①凝血四项:检查是否凝血功能障碍。②五官科检查:前鼻镜或鼻内镜等检查,明确出血点或出血原因。
4.处理方法
①简易塞鼻止衄法:在非医疗区时,当即可以母指和食指紧捏鼻翼向鼻中隔处用力压迫以止血。以棉签、脱脂棉,蘸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1‰肾上腺素液(高血压者禁用)、止血药粉,或用明胶海绵,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②吹药粉法:主要用清热收敛,涩血止血的药物,吹入鼻腔止血。多用于少量出血。药物如百草霜、血余炭、马勃粉、血竭粉、生大黄粉、云南白药等。鼻内清拭后,先以干棉片压迫止血,待鼻衄缓解后看清出血点,吹入药物粉剂。③塞鼻法:用药棉蘸止血药粉或药液填塞于出血的鼻孔。如用湿棉片蘸上血余炭、百草霜、马勃粉,血竭粉、生大黄粉、云南白药等填塞于出血鼻孔。④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患者前额或颈部约10分钟,可达到减少出血或止血的目的。⑤导引法:用肉桂粉或吴茱萸粉用水调成糊状,敷足底涌泉穴,每晚1次。多用于反复鼻出血者,或有反复出血倾向者。⑥烧灼法:对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采用此法,如30%~50%硝酸银,30%三氯醋酸烧灼,铬酸珠烧灼。烧灼前先用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甲,l%~2%地卡因溶液麻醉出血点及其附近粘膜,然后再烧灼出血点,应避免烧灼过深,烧灼后涂以中西药软膏。有动脉性大出血者采用以上方法一般无效。⑦激光、微波止血法:当明确出血点后,用微波、Nd-Y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在局麻下,进行鼻腔出血点或溃疡面电凝治疗,以达到止血目的。该方法精准治疗,损伤小,效果佳,为目前医院常用手段。⑧前鼻孔填塞法:用于鼻出血量多,出血部位不明,或经其它局部止血无效者;不宜超过48小时取出填塞物,如仍有出血可另行填塞。填塞纱条内亦可放入云南白药、三七粉、血竭粉等以加强止血作用。⑨后鼻孔填塞止血法:用于鼻腔后部出血或经前鼻孔填塞未能止血者。填塞物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或磺胺药以防引起中耳炎等并发病。
5.注意事项
①不随意挖鼻孔。②有鼻出血时一般采取坐位将流人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并用指捏止血法,用冷水袋敷前额后颈。③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④长期反复出血者,应到医院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流鼻血时,很多人喜欢仰起头来,以为这样有利于止血,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流鼻血时若仰起头,血液会流向喉咙处,这样将令人极不舒适。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先坐下来,全身放松,用毛巾沾冷水压住鼻子中部,用药棉或干净纱布塞人鼻孔内,一两分钟后会自然止血。如果出血仍不能停止或反复多次出血,建议及时到当地公立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明确病因后再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