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体长出不该有的东西时,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判断它到底属什么性质,有时可能是炎症,有时可能是良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病理检查为对异物性质进行判断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经患者身上取下标本,送至病理科并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诊断。在取报告时,有的报告会显示“请来病理科联系免疫组化协助诊断”的字眼,多数人在看到免疫组化四个字后顿感疑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那么什么是免疫组化呢?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呢?本文就带领大家一起研究。
1、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指的是借助抗原抗体反应这一基本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促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对组织细胞里多肽、蛋白质等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新细胞化学技术。以不同类型标记物划分,又包括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免疫组化,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本原理,抗原和抗体融合时,特异性较高,免疫组化便通过合理利用此原理,从细胞、组织中提取相应化学物质,将其作为抗原、半抗原,后经免疫动物获得特异性抗体,再经过特异性抗体去发现细胞、组织里面是否包含同类抗原。加之抗原、抗体、复合物无色,能够合理定位、定性、定量对体内未知抗原进行研究,为后期疾病判断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防止出现失误问题。
2、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1)患者做免疫组化后,能够方便临床医生精准判断肿瘤来源。由于人们身体器官、组织里面的细胞起源基本一致,其自身形态结构比较接近,因此多数情况下以形态来看,不能完全对其进行区分。若临床医生通过肉眼对其进行判断的话,因自身主观臆断、或操作疏忽容易误判病情,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通过免疫组化,对相应的细胞组织进行染色处理,可保证相关情况全面呈现在临床医生面前,促使医生合理判断肿瘤来源,降低误诊发生率。
(2)患者做免疫组化后,便于临床医生准确判别肿瘤恶性程度、预后情况。从现代病理学来看,主要任务为辨别肿瘤良、恶性质以及目前正处于何种阶段,同时这一点也是很多肿瘤患者、家属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换句话说,如何分辨完成肿瘤恶性程度、预后情况为诊断良恶性肿瘤疾病的关键所在。患者做免疫组化后,将个人肿瘤的发展情况直观地在临床医生面前呈现,确保临床医生科学判断患者病情,对症开展治疗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
(3)免疫组化后,有效指导患者如何用药。对于恶性肿瘤病人来说,临床多应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目前医学技术高效发展,对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等患者,多采用分子靶向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不错,但为了全面发挥此疗法的作用,应对患者能够进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范围进行判断,考量其是否存在多重耐药性。但患者做常规病理检查后,不能精准获得上述检查结果。但做免疫组化后,可以合理检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快速计算出患者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为临床后续操作提供真实筛检信息支撑。
不仅如此,做完免疫组化后,合理辨别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细胞产物、病变性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体内是否出现微小转移灶,提早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避免癌细胞扩散,防止病情恶化。
3、做免疫组化为什么有很多项目?
做免疫组化的项目较多,正如上文所提及,病理科多参考肿瘤形态来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由于恶性肿瘤形态多元化,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抗原丢失,获得新抗原的可能性较大,且在不同肿瘤中抗体也存在交叉反应,所以,科学选取组合标记物后,面临的检查项目也比较多。且随新抗体的出现,临床检查时加入特异性、敏感性均高的抗体,更好地为临床所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免疫标记物,为判断临床疗效、分析其预后性的重要依据。
4、为什么做免疫组化要花很长时间?
免疫组化检查流程比较复杂,有十几步,制作期间可能花费1d时间,制片结束后,病理医师需要阅片并和临床医生进行讨论,后及时补充一些需要检查的项目,通常需等待几天才能拿报告。
综上所述,患者做免疫组化后,可准确判断肿瘤的来源,并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为后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是病理科做免疫组化的主要原因,故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检查,确保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