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折后应该如何处理?
2023-09-07 22:46:10
作者:辛世鹏
作者单位:来宾市合山市人民医院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可以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两种。患者在骨折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导致残疾与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如果忽然发生了骨折,患者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处理,才能保证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最小化,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何识别骨折

骨折的症状轻重常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部位,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在骨折之后,患者的受伤部位会先后出现淤青、肿胀、疼痛等问题,在经过的几日的休息之后,疼痛也并未得到丝毫的缓解;

第二,在骨折之后,受伤部位与正常部位相比,状态迥然不同,可能存在畸形或者明显看到成角等情况;

第三,骨折部位若是发生在下半身,则会致使患者难以负重下地,由于疼痛而不敢进行活动;

第四,在骨折之后,可能会导致附近的神经损伤,进而致使局部的皮肤麻木。

第五,在骨折发生时,有些人可能会听到骨头断裂的声音,或者感觉到骨头的移动。

如何处理骨折

在确认骨折之后,患者可以采用下述手段进行处理,减少骨折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危害。

第一,如果怀疑发生骨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移动受伤部位,以免进一步损伤骨骼、血管或神经,并且及时向外界呼救,以期获得帮助。

第二,可以通过稳定伤处来减轻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的问题。在包扎前应先检查伤处远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活动能力和脉搏。开放性骨折要保持伤口清洁,可用干洁敷料包扎,避免污染加重。同时,可以使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使患者能够安心等待医院救援。

第三,在就医之后,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策略。目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保守治疗。对于某些骨折,如简单的骨裂或稳定的骨折,可以通过固定(如石膏、夹板、绷带等)来促进骨头自然愈合。该方法能够避免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同时费用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其缺点亦十分明显,比如说,保守治疗的石膏固定时间比较长,愈合的较慢,容易导致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同时患者需要避免活动,否则极易导致骨折块错位。

另一种则是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关节骨折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恢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重新定位和固定骨头。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更好地对骨头进行复位,而且手术过后,各个骨折块之间会存在更好的固定,可以让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肢体的正常活动,便于进行护理。但与此同时,该方式的缺点也极为明显,即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同时手术费用比较高,容易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如果术后没有采用科学系统的方式进行处理,则会有可能产生后遗症。

如何预防骨折

第一,保持均衡的饮食。为了预防骨折,应当保证自身能够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维生素D或者钙质。此类营养物质对于骨骼健康极为重要,可以通过食用大量鱼类、豆类、奶制品进行补充。

第二,保持运动锻炼。据调查,如果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提高骨骼的密度与强度,避免出现骨折问题。常见的运动包括:跳舞、游泳、举重等等。但值得重视的是,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应当有专业人士在一旁进行辅导,否则极易出现不必要的骨骼损伤。

第三,避免摔倒。在家中摔倒,是造成骨折的原因之一。所以人们应当尽量保持家中的干净整洁,减少摔倒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当为其准备一些行走的辅助器,保证其身体安全。

第四,定期检查。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朋友,应当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发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则要及时进行治疗,降低发生骨折的几率。

第五,戒除不良的生活嗜好。据调查,如果具有饮酒、抽烟等不良嗜好,则会对人的骨骼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造成骨折的几率。故此,应当积极戒除不良嗜好。

第六,保持晒太阳的习惯。如果在生活中可以经常晒太阳,那么则能够行之有效避免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这是由于人体摄入的维生素D,它能通过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有利于肝脏肾脏被活化,有效与钙结合利用,从而增加骨骼的密度。一般来说,如果每周能累计晒太阳三四十分钟,并让身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就能够达到预防骨折的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