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脑中风的一种,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可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是威胁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正确且规范的护理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脑梗塞中风患者应该如何护理呢?这六个护理知识,你都知道吗?家有老人必看!
脑梗塞中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脑梗塞中风的诱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多由脂肪在血管壁沉积所致,受多因素影响,身体内形成血栓、动脉栓塞、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粥样硬化后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②心源性栓塞。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疾病、人工心脏瓣膜、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患者群体,极易形成血栓,随血液循环流入脑部,引起脑梗塞中风。③小动脉闭塞。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炎、遗传性疾病等患者,可能引起身体内出现微血管病变,增加脑梗塞中风的风险;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及严重脱水等患者,也将增加脑梗塞中风的可能性。
脑梗塞中风患者应该如何护理?
脑梗塞中风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护理上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分为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康复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六个方面,具体如下,可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①用药护理。对于服药患者,需积极了解所使用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也不能随意改变服药的剂量,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②病情监测。在治疗阶段,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等身体情况,对于出现中枢性发热的患者,可给予冰帽、冰毯、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每日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实际情况之外,还需细心观察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身体症状是否有所缓解等,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就医。
③康复护理。脑梗塞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瘫、吐字不清、吞咽困难、视物呈双、行走不稳、感觉异常、饮水呛咳、认知障碍等表现,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可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锻炼、半身不遂功能锻炼等,并每日在家属的陪同下,坚持一定的锻炼时长,能促进身体康复,改善预后。
④生活护理。积极进行患者的生活护理能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状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患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勤换清洗床上用品及衣物,并适时晾晒被褥,做好卫生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居住室内开展卫生大扫除,消毒并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同时调节居室温度与湿度,减少细菌滋生聚集的同时,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此外,还需做好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餐后漱口、温水擦拭身体等。
⑤饮食护理。对于伴有吞咽困难的脑梗塞中风患者,需要加强饮食护理,避免出现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的问题;短期内吞咽困难症状不能恢复患者,需通过鼻饲管进食,同时预防吸入性肺炎。在日常饮食中,需构建均衡的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油脂饮食为主,避免过甜、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时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可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维生素。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在烹调时勾芡或者做成糊状,方便患者吞咽。
⑥心理护理。脑梗塞中风之后,许多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语言功能丧失等表现,并且恢复期较长,极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家属需做好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及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本着耐心、尊重、关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疾病治疗配合度。
总而言之,脑梗塞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同时,也需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按时定量服用药物,细心监测身体情况,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做好身体功能的康复训练,疏解不良的心理情绪,能极大加快患者症状缓解的进程,加快身体康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