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痤疮已成为全球第八大常见病,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估计,痤疮的人群发病率高达94%。若护理不当则导致面部皮肤出现疤痕,让人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习或者工作、生活。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带你深度了解痤疮及相关的护理疗法,详见下文。
什么是痤疮?
古代医家认为面鼻属肺,痤疮是由肺胃蕴热,熏蒸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或肺热下移大肠,结于肠内,不能下达,反而上逆,阻于肌肤而成。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容貌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五官端正,皮肤光滑细腻也很重要,面部生有痤疮很影响美观。因此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有了更升入的了解,集众医家之观点,面部痤疮皮损发生的部位与相应脏腑功能失调及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额、鼻旁、口周等部位发病,多因嗜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而诱发或加剧,表现为“湿”性特点,面部油腻垢浊较重,病程相对较短且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常伴有大便不通,反映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大肠的转输等功能的失常对本病期一定作用作用。颊、颏等部位发病,往往见肝失疏泄、情志异常的症状,表现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或心肝火旺、烦躁易怒。伴月经不调的“经前痤疮”皮损主要分布在颊部。
关于痤疮,中医常见的护理疗法!
1.中药面膜。中药面膜通过草本精华成分,可以加速肌肤的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加快肌肤的恢复速度,从而达到祛痘、美白、保湿等多方面的护肤功效。中药面膜方一,组方:红牡丹30克,绿豆30克,家蚕30克,槐花20克,苦参,白芷20克,牡丹皮20克,薄荷10克。用法:将上述粉末均匀混合,混合后倒入脱脂牛奶敷在脸上,每周不超过三次,每次10分钟,洗完后,按照正常程序即可进行护肤。中药面膜方二,组方:鱼腥草30克、清水600毫升。用法:用鲜鱼腥草茎叶200克,榨取汁液涂脸,3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天1-2次。鱼腥草有抗菌消炎,治疗青春痘的功效。中药面膜方三,组方材料:白芷50克、白藓皮20克、硫磺粉10克。用法:将白芷、白藓皮洗净烘干,研成极细粉末,加入硫磺粉混合均匀,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睡前均匀涂于脸部患处,翌晨洗去。本面膜有活血祛风、解毒杀虫、清除油脂,可治疗青春痘或酒糟鼻和痤疮的功效。另外,中药面膜虽好,但使用前还需遵医嘱进行!
2.中药软膏。中药治疗痤疮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中医中药治疗痤疮具有纯天然、毒副作用小、疗效好、无依赖性等特点,深受皮肤病患者的青睐,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外用中医药的方式达到减少痤疮频繁发作,甚至根治的目的。方一,复方珍珠粉散,组方:大黄、白芷、白及各等量,蒸馏水、醋各适量。制法用法:烘干研成细末,加等量珍珠层粉装袋备用。制法用法:温水洗脸除去表面灰尘和过多油脂。痤疮针挑去粉刺、脓疱等脓液、脂栓,再用75%乙醇棉球消毒,然后取蒸馏水加少许醋将30~60克,“复方珍珠粉”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45~60分后除去,并用温水洗净,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活血解毒,主治痤疮。方二,中药消痤霜,组方:白鲜皮、苦参、白芷、地肤子、滑石粉各1000克,青黛400克,香霜适量。制法用法:上述药中除滑石粉、青黛粉外,共磨成细粉,再与滑石粉、青黛粉混匀,进行高压消毒后,取上述药粉与香霜按比例调匀即成药霜,用时每天中午、晚间清洗面部皮肤后,均匀地涂搽于皮损处,厚约1毫米,分别于午后及次日早晨洗去。功效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主治痤疮。方三,青敷膏,组方:大黄、姜黄、黄柏各250g,白及180克,白芷、赤芍、天花粉、青黛、甘草各120克,饴糖适量。制法用法: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成糊状,将药膏夹入薄绵纸中,敷于病变部位,每晚敷之,晨揭除。功效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主治痤疮。此外,上述药方均为期刊或互联网所查阅,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是否适用于自己!
最后,对于患有痤疮的患者,还应在生活中学会减轻自身的压力,保持放松的心情,必要时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