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来说妊娠是一件比较辛苦且艰难的事情,因为在妊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例如早产就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早产儿的体质相对来说比较弱,因此需要做好有效的护理,尤其在经口喂养方面更要引起重视。下面主要介绍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技巧以及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五个技巧
1.注意喂奶时间。在给早餐喂奶的时候具体的时间需要结合早产儿的体重进行判断,举例来说,如果早产儿体重超过1.5公斤,那么在出生之后的2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喂奶;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在1~1.5公斤之间,一般在出生之后的36个小时开始喂奶;倘若早产儿的体重不超过1公斤,一般在出生之后的48个小时开始喂奶。
2.尽可能做到少量多次。早产儿的身体各项功能发育的不完全,比如胃部的容量非常小,然而早产儿的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补充,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少量多次,确保每天营养的有效补充。
3.合理把握喂奶量。早产儿的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消化能力不好,因此在喂奶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喂奶的量,一次喂奶量不能太多。具体来说,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在1.5公斤左右,那么第1次喂奶的量控制在4毫升即可,随后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喂奶量。在白天喂奶的时候,两次喂奶间隔期间可以添加一定量的葡萄糖水。
4.注意补充营养成分。对于早产儿的喂养,除了首选母乳喂养之外还要及时补充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当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添加。经常带宝宝晒太阳,这样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5.掌握滴管喂养的方法。有的早产儿无法自行吸吮,在喂养的时候可选择应用滴管喂养。用滴管喂养过程中,随时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有无呛咳等异常情况。每周给宝宝称体重,注意孩子是否获得足够的热量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方法
1.合理喂养。早产儿出院之后推荐应用母乳喂养,原因在于母乳喂养的优势非常突出,可以给早产儿提供更多的营养补充,同时还能降低感染几率。当然有的宝妈母乳并不充足,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奶粉喂养。在奶粉喂养过程中需按照早产儿的需求量进行喂养,不用专门的定时定量。出院回家之后喂养的问题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具体喂养时间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等早产儿的身高与体重与相同年龄的宝宝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换其他的配方奶粉。等喂养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带着早产儿到门诊进行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早产儿的身高以及体重等情况确定是否继续给予早产奶的喂养。
2.积极预防感染。早产儿的身体器官并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此要积极预防感染。早产儿出院回家之后,亲朋好友都会过来看望,有的人总喜欢用嘴亲早产儿,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少带早产儿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平时还要做好呼吸道疾病等方面的预防工作,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3.注意早产儿的呼吸。有的早产和支气管以及肺部的发育存在问题,吃奶时或者吃奶之后可能会出现憋气以及脸部青紫的现象,对此父母一定要做好观察,发现早产儿有呼吸困难等现象,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行救治,或者可以在家里面备有氧气袋。
4.多测量体温。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并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因此在平时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这就要求父母平时要多测量体温,经常摸摸早产儿的后背以及手脚等部位,倘若手脚冰凉或者后背发凉,就要及时给予保暖。
5.早产儿的抚触。早产儿正式出院之前,父母要多学习与抚触有关的视频,对此可以多向护理人员请教或者学习,出院后可以应用在日常护理中,可增进双方的感情,使母子以及父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6.注意眼底的检查。早产儿视网膜血管还没有发育完成,一旦血管异常生长就有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在住院的时候大部分的早产儿都要及时的吸氧,对此务必要多加注意,因此吸氧也有一定几率使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对此父母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住院时间多学习与喂养有关的常识,出院后首选母乳喂养,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积极预防感染,为早产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只有做好了以上这些,才能给早产儿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帮助,为早产儿提供更充足的营养补充,确保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