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人还可以泡脚吗?得了糖尿病怎样进行足部保养?
2023-09-28 20:21:40
作者:庞小燕
作者单位:合浦县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及创面修复科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各(或)作用缺陷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病群,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目前全球已有1.5亿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我国的糖尿病病人已越9000万,患病率居世界第1位。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这是因为科研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时热刺激会使足部微循环加快,毛孔开放。泡脚是养生的关键,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还能抵抗各种疾病。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热水泡脚的好处

①促进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②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从医学理论来讲,脚上有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射区和穴位,以及经络,很多人都做过足疗,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我们相应的反 射区脏腑有问题。所以,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热水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③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中药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用热水泡脚时,我们会发现脚上的血管会扩张,脚表皮变红,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加速了脚部血流循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 。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提高睡眠质量。因此,睡前泡脚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得了糖尿病的人还可以泡脚吗?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肢端的麻木,有的人出现蚁走感、袜套感等这样一些感觉异常。再有的患者可出现烧灼样的疼痛或者刺痛感,再到后来可能会出现感觉的缺失,甚至痛觉的缺失。泡脚时因为感觉不到水温的热刺激,不舒服,而把水温调高再调高,直到超出了皮肤的耐受程度,患者都不一定感觉到痛,其实不知不觉已经引起烫伤啦。这种因泡脚而烫伤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那么,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就不可以泡脚了呢,当然不是啦,想泡还是可以的,只是泡脚时一定要掌握好水温,一般来说,泡脚水的温度以38~43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5度。

糖尿病足部保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观察与检查:每天检查双足一次,包括足部感觉、颜色、温度以及足部动脉的搏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和趾间皮肤有无异常,如甲沟炎等。②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洗前用手先试一下水温,以防烫伤,保持足部与足底之间的干燥,可以选择一些无刺激的干粉。③预防外伤:不要赤脚走路,外出时不可穿拖鞋。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前端宽大、圆头的鞋子,鞋底平、厚。冬天不要使用热水袋等防烫伤。④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通过步行、脚部运动等方式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盘腿坐或跷二郎腿。⑤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由于血糖控制不当导致的足部病变。

控制血糖对足部保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减少足部损伤的风险: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末梢,导致神经末梢收缩,使足部缺乏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足部溃疡和坏疽的风险。控制血糖可以减少这种风险,为足部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减少足部组织的损伤。②降低感染的风险:高血糖环境下,白细胞功能会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足部感染的风险。控制血糖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足部保养。③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④促进伤口愈合:控制血糖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处的血液供应,从而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采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从而有助于足部保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