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性疾病,使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并产生坏死,进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还有部分患者会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是脑梗塞常见症状之一,约有51%的脑梗塞患者发病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需要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改善吞咽功能。
吞咽障碍是如何引起的?
吞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患者受到疾病影响,不能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中安全送到胃内,同时患者会存在咀嚼功能异常以及舌运动异常等情况。吞咽障碍会对患者的进食造成较大影响,并引发脱水与营养不良,若不小心误吸,还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吞咽功能训练十分重要,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吞咽功能康复涉及咀嚼训练、空吞咽训练、清洁口腔、呼吸功能训练等内容,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升患者训练强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功能训练方法
1.感觉促进训练。在吞咽功能训练方法中,包括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可通过感觉促进训练,提升患者觉知,首先可以在食物送入口中时,用汤勺下压患者的舌部。其次,可采用冷刺激方式,利用冰冻的棉棒缓慢且轻柔地刷擦腭弓、软腭、咽后壁及舌后壁等部位,然后需要叮嘱患者做出相应训练动作,促进吞咽练习不断进行。最后可为患者提供感觉较强的食物,包括有触感或者有强烈味道的食物,激活患者感官系统。
2.吞咽器官的训练。为了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需要加强吞咽感官训练,(1)对于下颌、面部以及腮部的训练来说,可通过反复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等动作实现,提升患者咀嚼功能,上述动作可反复做10次,10次/组,3次/d。(2)唇部训练:可通过运动与发音的方式增加患者唇部力量,减少由于口角下垂、唇部封闭不严导致的流涎等问题发生。(3)舌训练:进行舌肌的上、下、左、右等方向运动,并结合力量强弱选择合理的被动训练或主动训练,当患者不能主动训练时,可利用纱布或者专属舌肌训练器将患者舌部轻轻向外牵拉,再进行上下左右运动。(4)腭咽闭合训练:患者口部需要含住一根吸管,并将另一端封闭,进行吸吮动作或按住墙壁和桌子,发出Ka的音,当感觉到腭弓有上提的运动时即可。(5)咽喉部功能训练:在咽喉部训练过程中,需要将舌体背伸,抵于软腭,并发出“哼”的声音,诱发声门闭锁。(6)呼吸道训练:呼吸道的训练方式为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训练目的在于提升咳出能力,预防误吸。同时配合咳嗽训练,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能力。(7)呼吸训练:主要通过腹式呼吸与缩口呼吸练习呼吸功能。(8)颈部活动度训练:患者的颈部肌肉力量与呼吸情况会控制舌部与喉头的运动,因此能利用颈部屈曲位帮助多数患者产生咽下反射,将圆滑的喉头抬高。而适度的颈部活动训练也是防止误吸的有效方法。
3.直接进食训练。在直接进食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多方面的注意事项,首先在体位选择方面,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不同的体位,对于能够坐起的患者来说,需要保证坐位状态进食,将其头部略向前屈。而对于卧床的患者来说,需要采取仰卧体位,并将床头抬高30°,头下需要放置垫枕,将头部向前伸屈。其次,对于食物的选择需要合理,保证食物要柔软,并将实物调成糊状,或者在烹调过程中加以勾芡,将食物保持软滑的状态,并易形成食团,便于吞咽,例如面糊、稀饭及蛋羹等。最后,在进食训练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入口量,通常情况下流质食物需要在1-20ml之间,糊状食物需要在3-5ml之间,肉团则为2ml,并结合患者的实际进食情况逐渐调整食物入口量。另外,对于食物的放置位置需要合理,保证放置在口腔中能感觉到的位置,最佳位置为健侧的舌后部以及健侧的颊部。在进食后需要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4.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输出对喉颈部神经肌肉产生电刺激,刺激神经与吞咽肌群,促进类似吞咽的肌群活动,对神经元麻痹进行缓解,并对吞咽反射弧功能重建产生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患者的吞咽能力与语言能力。
5.经颅直流电刺激。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创新发展,在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还可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方法,通过极化电流作用在大脑,对大脑皮层进行调节,提升大脑可塑性,并对运动障碍、吞咽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情况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