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颈椎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很多人都深受其害。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慢性劳损导致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看手机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年轻人因此患上了颈椎病。那么颈椎病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
1.颈夹脊穴
颈夹脊穴是治疗颈椎病最基础的穴位,因为临床病例中大部分颈椎病患者都伴有颈部的疼痛,这是由于长期低头导致颈椎后部气血流通不畅所致,所以选择该穴位可以起到舒筋活血、气血通畅的作用,患者可以有效缓解颈部的疼痛。颈夹脊穴定位在颈部,从颈1-7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左右共14个穴位。通常情况下,颈夹脊穴采用直刺进针的手法,让患者感觉到局部的酸胀感,针刺颈夹脊穴起到了疏松颈部肌肉的效果,由浅至深,针灸发挥机械作用于颈部肌肉,从而使紧张的肌肉恢复原有的松软度,进而缓解了颈部的不适感。通常适合于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2.印堂穴
位于两个眉头中间,它在督脉上,督脉需要经过脊柱,通常情况下由于气血不通导致的颈椎疼痛、腰椎疼痛以及尾骨疼痛都可以通过针刺该穴位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刺后配合活动患处,就会减轻脊柱上各个部位的疼痛感。
3.天宗穴
天宗穴属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胛冈下窝。针刺该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由于颈椎病导致的上肢麻木以及肩胛疼痛等症状。
4.大椎穴
位于颈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是督脉与手三阳经的交会穴,具有祛风散寒,振奋阳气的作用,为治疗颈椎病较为常用的穴位之一。针刺该穴位可有效缓解颈部僵硬、颈肩痛等症状,通常适合于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5.天柱穴
位于第二颈椎棘突旁,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之一。针刺该穴位可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通常适合于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6.风池穴
位于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的凹陷中,通少阳经,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针刺该穴位可有效缓解颈肩痛、后枕痛,并可以缓解头晕症状。
7.肩井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及肩峰连线中点,属于手少阳胆经,具有祛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肩背麻痹、颈项强直、乳腺炎、神经衰弱等疾病。
8.曲池穴
位于肘区,该穴位应屈曲肘关节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该穴为大肠经合穴,临床用于手臂痹痛、上肢不遂、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1.避免受寒
患者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需要暴露身体体表部位,所以在寒冷的季节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室内要保持恒温,以免患者在针灸过程中着凉生病。
2.针灸的时间
患者在进行针灸时要注意不可在饭前空腹或者饭后立即进行治疗,通常建议选择在饭后1-2小时为宜。
3.针灸禁忌
妊娠期女性进行针灸治疗需要谨慎,三个月以内的妊娠妇女下腹禁止进行针灸;针灸治疗时要避开血管,患者如果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有出血倾向时不宜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在接受针刺过程中,若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头晕、出汗,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晕厥,很可能是发生了晕针的情况,此时医生应迅速把针取出,让晕针者平卧,并按压相应的穴位。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无菌性炎症,减缓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状态。根据临床报道,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等特点。针灸治疗需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因此在进行治疗前请咨询专业中医针灸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慢性颈椎病通常需要一定的疗程和连续性,患者需保持耐心和坚持,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