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人参:了解你的元气之源
2023-09-28 23:00:19
作者:黄宗轩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中药材,历史悠久,药效显著。李时珍说“人参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它不仅是中医中的珍贵药材,更是许多人日常养生的首选。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人参的奥秘,带您了解这一被誉为“元气之源”的神奇植物。

1、人参的基本信息

①分类繁多的人参:按生长环境分类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按产地不同分类可分为东北参、高丽参、东洋参。按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生晒参、红参、糖参等。

②性味与归经:人参的性味为甘、微苦,微温。它主要归脾、肺、心、肾四个经络,这意味着它对这四个经络的功能都有一定的调节和补益作用。

③主要功效:人参的功效主要表现为大补元气,这是它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功效。此外,它还能复脉固脱,对于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补脾益肺则意味着它能够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肺部的功能。生津养血则是说它能够帮助身体产生更多的体液和血液,对于口干、舌燥、血虚的人有益。最后,安神益智则是说它对于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帮助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2、人参的作用

①心血管系统作用。人参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首先,人参具有降压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活性,降低血压。此外,人参还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等症状。研究表明,人参能够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平衡大脑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得大脑在高度兴奋或高度抑制的状态下都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使得人参对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

③抗疲劳与耐力增强。人参具有抗疲劳和耐力增强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耐力和运动能力。人参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如皂苷、多糖、维生素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能量供给。此外,人参还可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肌肉耐力和力量。这些作用可以使人参成为一种理想的保健品,帮助提高身体的抗疲劳和耐力增强能力。

④免疫调节功能。人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发挥。人参中的多种皂苷成分可以增强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此外,人参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对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人参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⑤抗氧化与抗衰老。人参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这与其含有的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关。人参中的多种皂苷、多酚类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过程。此外,人参还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方式来抗衰老。研究表明,人参能够延长多种动物模型的寿命,对于延长人类寿命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3、人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若长期、大量或未经辨证地使用人参,所引起的一组不良反应被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这些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焦急、失眠、神经质、高血压、皮疹、浮肿、食欲减退、易上火等。故人参不能不加辨证的长期使用,如果服用中出现以上不适症状,需马上停服人参,必要时至医院及时就诊。

②参类品种繁多,不同参类功效及作用特点不同,使用时需仔细斟酌,如常见的人参、西洋参、党参和太子参,其中人参补气力最强,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对于虚脱危证以及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有很好的疗效,此外,人参还能安神益智,有助于改善睡眠和缓解压力。西洋参:性寒偏清,能清火养阴,适用于气阴不足而火盛者,可以改善口咽干燥、神疲乏力、不寐健忘等症状,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党参:性平不燥,补气之功似人参而力缓,为肺脾气虚证的常用品,党参可以改善肺脾气虚的症状,如乏力、气短、咳嗽等。太子参:又称孩儿参,性平清补,具有益气生津、补肺健脾的作用,对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于小儿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人参,这一被誉为“元气之源”的中药材,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的重要药材,更是许多人日常养生的好帮手。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参,合理使用,从而充分发挥其药效,为健康加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