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患者怎样过好“高压生活”
2023-10-31 18:38:06
作者:黄群群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中心卫生院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对心脑等器官功能产生一定威胁,可能伴随出现器质性损害的情况。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治疗和控制都相当低,日常护理工作不到位,增加了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风险。高血压患者必须要纠正一些错误观念,充分认识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采取规范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和规范生活。那么高血压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该如何护理呢?接下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解答大家疑惑,也希望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高血压的表现和危害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心悸、疲劳,在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后,会出现血压水平升高的情况。而随着病情发展,血压持续升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高血压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冠心病、心律失常、肾损害等,而且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及时就诊,谨遵医嘱进行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1.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可以选择一些降压类药物,例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单一用药,也可联合用药。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对一般高血压患者初始用常规剂量降压药,降压目标<140/90mmHg,能耐受的部分患者可降至130/80mmHg左右。对血压≥150/95mmHg,可开始联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用药,一段时间后,能够确保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也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2.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尤为重要,通过控制饮食,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①减少钠盐的摄入。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计划中最关键的内容是减盐。患者每日摄入盐的总量不能超过5g,减少钠盐摄入,降低血压升高风险。②选择优质蛋白。患者选择优质蛋白例如鱼肉、蛋、虾。在加工方式上选择煮、炖。③增加粗粮在主食中的占比。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控制血压和血糖。④控制油脂类的摄入。选择安全的油,减少动物油的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也尽可能减少油炸烹饪的食物。⑤多吃蔬菜水果。患者每日可进食500g左右的新鲜蔬菜,1~2个水果。若患者有糖尿病,则需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六,饮食规律。患者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进餐,每次控制在八分饱,不要暴饮暴食。要禁止烟酒、咖啡等的摄入。

3.运动: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避免肥胖和超重。除了饮食控制外,还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可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散步、广场舞、爬楼梯。每周可进行3~5次的训练,每次保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也可适当做些家务,增加身体的活动量。高血压患者在清晨的血压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的时候进行锻炼。

4.家庭测量:在家庭护理中,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在初次测量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可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每次测三遍,连续7天后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若患者的血压趋于稳定,最好一周测量一次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如果血压持续超过180/100mmHg,需要立即就医。

5.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对血压水平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平稳的心理,心情舒畅。家庭生活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消除负面情绪,处理好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切记避免出现较大的情绪

波动。

6.保持充足睡眠:高血压患者失眠后,第二天血压毕竟会升高。有一个良好充足的睡眠,才能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果出现失眠情况,可以寻求医生帮助,通过测量调理来提高睡眠质量。

总而言之,患者需要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重视程度,认识到高血压并发症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定期测量血压水平,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定期运动,控制体重,做好家庭测量工作,了解血压水平情况。还需要保持一个充足的睡眠和舒畅的心情,积极面对生活,逐步改善血压水平,健康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