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通常是由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骨科疾病。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特点以及治疗方面来深入了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脊椎体的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在跌倒、外力碰撞后,甚至用力提重物或者剧烈咳嗽时引起的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特点
一、患上此类疾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比如,患者会感受到严重的腰背部疼痛,特别在改变体位时,疼痛会更加强烈。二、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弯腰驼背、脊柱侧凸等外部变化。三、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肢体麻木、神经疼痛、无力等症状,致使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四、出现畸形、骨摩擦感。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如果患者脊椎压缩不明显,可以优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佩戴固定支具;补充钙质、维生素D,多吃含钙食物增加骨质的钙含量,维生素D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改善身体骨质疏松症状;注射降钙素类、双磷酸盐类药物,这类药物对破骨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骨痛,延缓骨松。此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守治疗的患者需卧床,还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慢性顽固性疼痛等。
二、手术治疗。当出现严重的单个椎体亚急性期的骨折、急性期陈旧性椎体骨折、椎体陈旧性骨折合并亚急性期的椎体骨折、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患者有必要及时采取手术措施。
一)开放性手术治疗:采用切开内固定方式,植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再使用钉棒系统来进行固定。常用于神经受压、结构性失衡等情况。该疗法需要患者对手术有一定耐受力。
二)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原理是通过微创器械穿刺至骨折压缩部位,将脊柱压缩部位撑开,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固化,可加固椎体,稳定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不同点在于,注入骨水泥前,先进行球囊扩张,可以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更利于脊椎复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缓解骨折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三、康复训练。患者需听从医生建议进行训练。开始可以进行腰背肌及腹肌,下肢屈伸等训练,以防止腰背肌肉萎缩;伤后2~3周,进行翻身练习,增加躯干肌肉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此时可以佩戴腰部护具适量下床活动;伤后4~8周,骨折逐渐愈合,可以进一步进行腰椎柔韧性的训练,保持脊柱平衡。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出现腰背痛,行动困难情况,一定要警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出现,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并尽快就医,防止错过最佳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