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消化道息肉是小事, 还是癌变前的信号?
2023-09-05 23:48:20
作者:宁静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在消化系统中,肠道和胃这两个部位很容易长出息肉。有很多人认为消化道息肉是小事,也有一些人在患上息肉后,由于延误治疗患上了癌症,认为息肉就是癌变前的信号。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息肉的那些事吧!

什么是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是由于消化道粘膜的长期炎症引起的一种病变,具体表现为消化道局部粘膜增生肥厚,形成粘膜隆起。消化道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健康体检或者做X线造影检查,纤维内镜检查中被发现。其中,肠道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尤其是结肠和直肠的息肉,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多个,多数情况下息肉都是有蒂的。患病后多数患者会表现出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胀气、便血和腹泻等。

消化道息肉是小事,还是癌变前的信号呢?

消化道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不过它们可能是某些类型癌症(如结肠癌)的早期信号。但是,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癌变的风险因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和是否含有异样细胞等因素有所不同。

其一,不同类型的消化道息肉癌变的风险是不同的。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是由于胃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引起的。这类息肉的癌变率相对较低,对患者影响较小,但并非绝对没有癌变的可能性。相比之下,腺瘤性息肉是一种重要的预癌病变,其癌变风险较高。腺瘤性息肉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小的结节,有的则呈现更大的息肉,这些不同形态的息肉癌变的风险也有所差异。

其二,消化道息肉的大小也与是否癌变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直径大于2厘米的消化道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这类较大的息肉往往具有更多的细胞异常和突变,因此,癌变的可能性也更高。特别是呈现菜花状的大型息肉,其内部细胞增生异常的程度更为严重,因此癌变率相对较高。

其三,消化道息肉的形态和部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会癌变。有研究表明,胃窦部位的消化道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胃窦部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所受到的激素和酸碱度等因素有关。此外,多发性息肉的存在也增加了癌变的风险。多发性息肉通常与家族性息肉病相关,这类患者癌变的风险明显升高。虽然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风险并非绝对,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将其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得了消化道息肉该怎么办?

1.药物治疗

炎性、增生性息肉,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减缓其生长速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化道息肉药物治疗方法。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可以抑制息肉的生长和发展,常用的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但长期使用NSAIDs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②消化道保护剂:消化道保护剂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息肉的刺激,促进息肉的愈合和减小。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③抗生素:对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息肉,抗生素治疗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息肉的发生和复发。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较小、较少的息肉,并且效果有限。

2.手术治疗

对于恶性或癌变前的息肉,手术切除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先,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这种手术简便、直观、有效且相对安全,因此备受推崇。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息肉,并进行摘除。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恢复期短,患者的康复速度也相对较快。其次,有时候肠道息肉可能较大,内镜下切除不再适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通过腹腔镜手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取出过大的肠道息肉。这种切除方式虽然相对于内镜下切除来说操作较为复杂,但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后,对于一些患有罕见的遗传性综合征的患者,如家族腺瘤性息肉病,可能需要经过开腹手术才能彻底切除结肠和直肠。这种手术称为经腹直肠和结肠切除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这类特殊情况下。尽管这种手术较为复杂,但它可以确保肠道中的病变组织完全被清除,减少了患者再次发病的风险。

总而言之,消化道息肉的癌变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其大小、类型、形态以及部位等。了解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患者对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及早发现和处理消化道息肉,可以降低患者癌变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