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肠癌并不可怕,抓住4个特点,好防也好治
2023-09-07 22:38:48
作者:刘坤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然而,肠癌并非无法战胜,事实上,只要抓住肠癌的四大特点,就可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那么究竟是哪四大特点呢?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肠癌的四大特点,让大家轻松掌握防治肠癌的要领!

肠癌有哪四大特点呢?

①肠癌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便血、便秘、腹泻、腹痛等,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这些症状往往也是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的表现,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切勿忽视,应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诊断并治疗肠癌。②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是息肉。肠息肉是肠癌的诱因之一,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腺瘤性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它们有潜在的恶变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腺瘤性息肉可能会逐渐增大,其细胞也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如果息肉内的细胞发生突变,它们有可能变成恶性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③肠癌用肠镜容易检查出来。肠镜检查是一种对肠道内壁进行直接观察的诊断方法,可以发现肠癌的早期病变。肠镜可以检测到肠道内的微小病变,如息肉、炎症等,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从而大大提高肠癌的诊断准确率。④肠癌的诱因虽然多但是好预防。肠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环境等。然而,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肠癌的预防是可行的。

肠癌如何预防呢?

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预防肠癌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如多吃全谷类、豆类、蔬果等,可以降低患上肠癌的风险。并减少红肉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食用加工肉类,这些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可能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同时,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与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②保持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肠癌风险。每周进行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或者75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降低肠癌的风险。③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是肠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率。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4.9之间,以降低肠癌的风险。④戒烟。吸烟是肠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肠癌的风险。戒烟对于预防肠癌至关重要。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肠癌。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家族肠癌史或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

肠癌如何治疗呢?

①手术治疗。手术是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癌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部分肠切除和全肠切除等。手术效果取决于癌细胞的分期、位置、浸润程度以及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早期肠癌患者,往往能够通过内镜下对病变行ESD术完整切除,有着微创、损伤面积小、费用低、愈合快、减少住院天数等多种优势。②化疗。化疗是利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晚期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③放疗。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也可作为晚期肠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放疗可以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外放疗是通过体外的放射源对肿瘤进行照射;内放疗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植入肿瘤内部。④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特定分子特征的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从而延缓病情进展。⑤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等。

总之,肠癌并不可怕。了解它的四个特点,掌握预防措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肠癌。在生活中,大家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等,从源头上降低肠癌的风险。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肠癌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肠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ESD术、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此,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积极预防肠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