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别误解了性病
2023-09-26 09:12:46
作者:黄敏思
作者单位:玉林市皮肤病医院

性病是一类常见的传播性感染疾病,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由于对性病的误解和疑惑,很多人对性病存在许多错误的认知。本文将分成四个部分,深入探讨性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常见类型以及预防方法,帮助读者正确了解性病,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简称STIs),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它们可以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生殖器疱疹等。然而,对性病的误解时常导致一些误解,例如认为性病只会发生在特定人群中,或者认为只有在发生性行为时才会感染。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性病,无论性别、年龄、性取向如何。

性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第一种性行为传播:性行为传播是性病最常见的途径,包括性交、口交、肛交等。性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和黏膜的接触传播给他人。当一个人感染了性病时,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性行为过程中的直接接触会将病原体传播给性伙伴。个人卫生习惯、性伙伴的感染状况以及使用安全性保护工具(如避孕套)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感染性病的风险。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和保持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第二种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妇感染性病时,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母体感染性病时,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孩子。乳汁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通过哺乳将其传给婴儿。对于孕妇来说,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和咨询医生的建议非常重要,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适当的治疗和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第三种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性病传播途径。这种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输血、共用针具、注射毒品等情况下。如果血液中存在感染性病的病原体,通过直接进入其他人的血液循环,会导致传播。

为了预防性病的血液传播,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采用安全的输血程序至关重要。此外,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的血液直接接触,也是预防血液传播的重要措施。

性病有多种类型,我们将介绍常见的三种: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淋球菌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淋病多见于性活动频繁的青年男女。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或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可出现尿道炎症状。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潜伏期平均潜伏期2-3周,典型表现是硬下疳(为略高出皮面的,表面清洁,边界清楚,不痛不痒无脓的,软骨样硬度,米粒大小的园形或椭园形的硬结节)。梅毒后期会影响多个器官,如心脏、神经系统等。一般多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该病起初可能为一淡红色小丘疹,表面凹凸不平不光滑,然后迅速增大增多,因为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突起所以很多时候发现就已经长成形了,多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多生长于生殖器和肛周,男性多见于包皮、系带、冠状沟、龟头、尿道口、阴茎体、肛周、直肠内和阴囊,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后联合、前庭、阴蒂、宫颈和肛周。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示,HPV感染(主要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如宫颈癌、阴茎癌等。尖锐湿疣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不论何种方法治疗,均可能复发。

性病是一种常见但受到误解和忽视的传染病。通过本文的科普,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性病的重视,并清除对性病的错误认知。正确理解性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常见类型和预防方法,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也可以为构建更安全的性社会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性健康而行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